處理人口暴增應有妥善作為
2011-11-06 10:13:4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估計世界人口在10月31日突破70億大關,已在亞洲地區出現。對於人口的新里程碑,世界的反應錯綜複雜,各在自身立場分別發抒了觀點。但綜觀各方意見,卻是憂多於喜,現實環境使尖銳的難題漸將達於頂端,卻乏有效計策維持適當平衡,緩和所有人類面臨的壓力。不過,無論如何人口是人類社會中最根本而最難解決的問題,也是最嚴重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家必須加以深入了解,動用現代科技、政府的明智決策,和人類善性來處理。莫因輕忽或不作為,而演變為不可承受之重,造成蒼涼的結局。
聯合國是世界人口問題的總提調機構,但是負責部門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對70億人口里程碑出現的反應超強烈。該會警告,人口爆炸性成長,造成將來大部分人口會出生在貧瘠地區,使貧窮、饑餓與環境問題雪上加霜。推估21世紀末人口將破100億,聯合國乃警告:人類滅絕危機將至。莫怪聯合國方面以驚悚話語解讀未來人口迅速成長的可怕。在時下貧富兩極的「矛盾世界」,第70億人口的新生兒若出生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人生的艱苦戰才開始。以12年前出生在波士尼亞的第60億個新生兒為例,迄仍住在塞拉耶佛過窮人生活,印證了在貧窮環境「翻身」的困難。
人類社會成長歷程的一項結論指出,知識和經濟影響到人口結構。明顯的狀況是,貧窮對於知識、經濟,從來就是一種沉重負累,貧窮社會使人口品質低落。換句話說,貧窮社會人口生得愈多,低落品質的人口也就愈多。偏偏1960年代的「反優生」現象蔚然成風,延衍至今並沒有緩解的趨勢。所謂「反優生」,就是知識程度高者接納節育理論,低者則反是,造成整體人口品質下降的長期趨勢。若將來人口成長最多的地區在開發相對較低地區的事實不改變,而人口品質低落的惡性循環變成尾大不掉,人類社會有滅絕危機,並不是全無可能。
世界人口激增,也等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變多。舉凡糧食、水資源、宜居土地的供給,將承受更大壓力,生態環境壓力則更大;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問題,將考驗著每一個國家。從前述知識與經濟影響人口質量的道理延伸,除非把人類對資源需要的問題解決了,生態環境壓力得到適當平衡。人類庶有脫出貧困,提升品質,過一種平安、幸福的生活,否則為能趨吉避凶,免於滅絕的危機。但是以目前全球缺水、缺糧、暖化加劇、天災肆虐、海平面上升的負面狀況,無疑形成難以打開的死結,有待於秉持高度智慧、大開大闔的作為、開誠的體諒,鍥而不捨,才有解決的希望。
實際上,期待用非常魄力、才智才解決得了的人口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印度和中國許多家庭,為篩選性別而選擇人工流產,使男女比例失調而成「光棍國」。以及婚姻不易、人蛇集團猖獗、婚姻移民等棘手問題,勢必一一浮現。另則是人口老化甚至比人口增加所衍生的問題,還要嚴重,則早已困擾了人類社會。一般開發中國家,任由長命老者自生自滅;不願輕易挪開社會高齡化問題的國家,則為經濟、安養、醫療等方面的負荷,困擾不已。
受到水患困厄數月、首都曼谷若干地區還在惡水浸泡下的泰國,當然也要面對人類社會已逾70億人口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以泰國本身所具備的優渥條件,如果能適時、適當開發運用。不僅可營造出安全、幸福的小康社會,行有餘力,應還能對區域整合發展做出貢獻,奠立基礎。問題在於以往輕忽了人口問題的重要性,錯過了適時、適當的努力,貽誤了事機。終而在豐碩的天然資源環境中,要手忙腳亂應付天災肆虐,承擔無謂損失。也許世界第70億個人口誕生能帶來一點啟發性資訊。今後該加大建設基本設施的力度,讓暹羅民族有永續生存的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