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未除慎防時疫乘虛而入

2011-11-14 10:35:2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日前發布一起從境外移進台灣的桿菌性痢疾事件,說明有3人確定感染。罹疾者曾到泰國旅遊,在當地、回台後都感身體不適,嗣經確診;這項消息出現在泰國遭遇洪水劫難、曼谷部分地區還在浸泡中,公共衛生差、傳染性疾病通報困難期間,政府固應將與公衛有關訊息透明化,嚴防時疫滋生與蔓延。民間則在困厄與不便中,要克服萬難,確保環境衛生合於起碼水準,不使損失範圍擴大。
 
持續數月的泰國洪患,逾10萬平方公里泡水,目前曼谷至少1/5地區還在水中。大量劣質垃圾、動物腐屍、工業廢棄物四處漂流,公共衛生原已堪慮。縱使沒有疫情消息,各方就當嚴陣以待,做好防杜傳染準備。現在台灣官方公布了遊泰歸去的客人,有染桿菌性痢疾的確診病例。而該項全球常見的腸道感染病原,又已為若干地區列為法定傳染病之一,依規定應列入通報。因此公衛機構應即按程序展開作業,了解傳染病來源、追蹤去向,使疫情透明化。
 
據台灣疾管局調查發現,遊泰旅行團一行共17人,其中有9人在旅遊期間或隨團回到台灣後,陸續有發燒、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懷疑可能從曼谷、芭堤雅旅遊途中,曾吃生魚片、或喝羼入不潔冰塊的飲品有關。嗣經確診感染桿菌性痢疾,這段行程紀錄可供泰方公衛人員追蹤,將結果公開。一方面是為給予外界說明,另則告訴備受水患衝擊的泰國大眾,出現了新的痢疾疫情。在大環境尚無法展開全面整頓復原前,先得由本身加倍注意。
 
泰國逾10萬平方公里淹水區的災後傳染病,以今日全球化人流、物流之密集,恐將引發新一波的全球公衛衝擊,原就是國際相關方面所懸憂的相關議題之一。泰國當局依程序展開作業,正表示防災、救災組織的完整性,使還在推動中的國際旅遊業安心出團。疫情透明化,同時附帶告知提供旅遊服務的方方面面,要盡可能把合乎標準的食品、未受汙染的飲品給予觀光客。既防杜疫情發生,也讓外界認識泰國完成了準備,當然,前提是不再發生後續病例。
 
東南亞地區本就是熱帶傳染疾病的溫床,以桿菌性痢疾為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越南,都不乏病原,遊客行前也可能受到通性提示。所以泰國衛生機構若適時推展追蹤,並使作業透明化,另也有將相關疾病轉為常識性的作用。國際遊客訪泰,固會提高警覺,注意到「病從口入」,泰境居民,也能知道時疫的來龍去脈,做好本身的防衛。桿菌性痢疾的傳播,除了南洋區域的因素,如果公共和居家衛生好、衛生觀念深入,就足以減輕影響。
 
我們強調將桿菌性痢疾病情常識化,是這項以南洋為主的傳染病,圍繞著地方居民生存。遊客能「入境問俗」,絕大多數可盡興而歸,得到一次美好印象。而地方居民做到口耳相傳,充分注意防疫竅門,也可以平安過日子。問題在於大環境公衛惡劣,如泰國這回大面積國土泡湯還不及清理,以及各方人士輕忽或常識不足,就會引發傳染,造成多方面的損失,和精神上的負累。在這樣關鍵時刻,公衛體系的積極作為、各類媒體的普遍表現,扮演著重要角色。
 
人類是桿菌性痢疾的唯一宿主,主要受侵部位是在大腸,病患或帶菌者的排泄物則是主要傳染來源。其傳播是經由食物、糞便、手指與蒼蠅,因此環境衛生成為防杜傳染最重要的環節。換句話說,環境衛生惡化的反應,就是這類桿菌性痢疾病例增多。洪災造成泰國環境不良程度漸達到谷底,使痢疾出現透露徵兆。新的疫癘危機如因人謀不臧乘虛而入,擴大了洪患肆虐災情的範圍,增加了善後工作的難度。顯然大家都不能忽視台灣傳來的警訊,應在疫情初階採取撲滅的行動。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