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勢必重組架構
2011-12-09 11:39:0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1994年,歐洲共同體改組為歐盟,有12個創始成員,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英國、丹麥、盧森堡、比利時、荷蘭、愛爾蘭、希臘、葡萄牙。次年又加入奧地利、芬蘭與瑞典,目前有成員27個,1999年又成立歐元區,目前則有17個成員國,包括正在生病的歐豬5國。歐盟的成立,源自二戰後冒起的歐洲主義,希望抗衡美國的單邊主義,使全球走向雙極的發展,歐元亦成為美元以外的第二國際貨幣,因此歐盟擴展神速,但會不會發展神奇呢?
歐盟本來是富豪俱樂部,全球而言,最高人均生產值的20名,歐盟成員占了12個,盧森堡永遠居榜首,比美國高出許多,歐盟的人口,全球前十名沒一個,但在前20個經濟體積中,歐盟卻占了8個,因此可說是未來的前途無限。
但今天的環境卻面臨大難,究竟原因何在?原來在富豪俱樂部以內,有了一些陪食成員,最顯明的例子,是希臘、葡萄牙,兩國的人均生產值,分別只是盧森堡的兩成七與兩成三,前者且藉俱樂部的信譽,進行大額信貸,直至所欠國債,高達全國生產總值的一倍半以上,亦導致國債孳息率高達27%,無力亦無法以債抵債,只有向富豪伸手求援。
原來在富豪俱樂部的新成員,大部份只在陪跑。希臘與葡萄牙尚可充富豪,它們有部份只能為富豪充跑腿──為富豪擴充市場,提供勞力;其中有8位成員,在全球個人生產值的排名,竟然低於50,其中的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甚至低至百名以內的邊緣,甚至只是盧森堡的5%以下。
如是在富豪俱樂部以內,竟然有貧富之分,就算在歐元區內,亦有強弱之比,歐豬5國是弱的一環,強的一方,只剩下盧森堡、挪威、奧地利、芬蘭、荷蘭、比利時、法國與德國8國,其餘的4國,不是人口不多,就是體積太小,影響不大。歐元區本來是歐盟以內,重心中之核心,如今連核心亦失去重心,何來變成全球的經濟中心?何來完成歐洲的一體化?
歐盟目前欠缺的是超越國家的財政機構,監管各國的財金政策,本來根據1992年的馬城條約,成員的國債不可高於全國生產值的六成,財赤亦不可多於3%,且有利率與通膨率的限制,但希臘首先違約,且多年違約,歐盟既沒有制止,亦沒有施罰,導致不能還債,亦無從以債抵債。到了今天,法國總統才悔恨11年前讓沒有入會條件的希臘入會,是當初希臘「報大數」,抑或歐盟「看錯數」?監管只是日後之事,當務之急,是如何減磅,是逐漸減,因為怕拖累銀行,拖垮債主,富豪本身亦是債主,因為所謂減磅,亦是日後的事,目前要考慮的,是如何減?何從減?
愛爾蘭與葡萄牙是病豬,體積太小,易於照顧,且所欠國債,只有千多億歐元,孳息率只略高於危險線;西班牙與義大利亦是病豬,不過體型較大,會影響歐盟的體積,不過西班牙的國債孳息率遠低於危險線,義大利則只略為貼近,國債雖然高達1萬9000億,但國力仍在,動力尚存。只有希臘這頭才是壞豬,人民不爭氣,沒有愛爾蘭人的勤奮,葡萄牙人的樂天,會變成歐元區的負擔,只能變成歐盟的附庸,看來歐盟的雙軌運作,雙速發展,會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