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識」的選項論在求「以統保獨」
2011-12-13 10:34: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大選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日前登場,吳敦義、蘇嘉全和林瑞雄的表現均出乎一般期待,發揮了輔佐的角色。在互為論難的過程中,打擊並逼問對手,固然讓各自陣營的支持者感覺過癮;但有心的觀眾可以感受到:國家認同和兩岸問題才是大問題,也才是關鍵台灣未來和選民的大抉擇。
以目前三組候選人的民調支持度論,下月14日投票,應該不出藍綠之爭,也會是以國民黨和民進黨為主的兩岸論述之爭。從馬英九對蔡英文到吳敦義對蘇嘉全,可以明顯的感覺,綠營在國家認同上的空洞和閃躲。如何處理及對待「台獨」?短短一個禮拜,同樣的問題蔡英文拒答,蘇嘉全依然拒答。
電視辯論會上,馬英九逼問蔡英文,妳敢喊「不獨」嗎?蔡英文可謂完全沒有回答或顧左右而言他。吳敦義再次逼問蘇嘉全,「兩岸政策敏感,以您和蔡英文的良好默契,請問您覺得蔡英文會想搞『台獨』嗎?還是又想又怕受傷害?您個人又如何主張?」蘇嘉全還是選擇迴避。
以蘇嘉全既是蔡英文的競選搭檔且自稱是很有默契的副手,當然應該很能掌握蔡英文的政治認同和態度,這也是吳敦義的提問策略。但蘇嘉全從「台灣是主權國家」回應,以「維持現狀」作出結論。非但不提「不獨」,連「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獨立」都給省了。
此外,蔡英文之於兩岸互動的新論述,即成立「兩岸對話工作小組」以為因應和替代,蘇嘉全原可藉此進一步發揮,並做出更深刻的闡釋,但蘇嘉全並無任何表示,因為這是要有操作和實踐條件的,若無北京對話豈有可能。蘇嘉全只能拿「台灣共識」來搪塞,進而明確的說,「2300萬人有權利決定他們的未來,不論是統、是獨或是維持現狀,都應該由他們決定。」較諸蔡英文,在態勢上更退了一大步。
蘇嘉全以「維持現狀」歸結,這其實也是一種隱藏「台獨」的表述。且意味當前的兩岸關係已達頂點,用股票市場的術語,也該「回檔整理」了。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也就有了迴旋空間。就蔡英文的定義,「台灣共識」在形成前,要經由一道又一道的民主參與過程,以分裂的社會尋求集體認同的共識,光談如何取得程序上的共識,恐怕就是難題,且必然曠日廢時。這等同假「台灣共識」之名,懸置兩岸可以進一步的發展。相信這是民進黨和蔡英文處理「台獨」的戰略退卻和轉進。
就當前兩岸和平發展的態勢言,民進黨非但擋不住,兩岸人民的距離也會因此愈益接近。民進黨和蔡英文都很明白,「台獨」論述已因此愈見邊緣化,藉由大選拋出「台灣共識」不論能否真的達成共識;但換個角度,或許蔡英文深知,只要通過程序問題即可使之失靈,可謂根本沒有達至共識的可能;但無論如何可以藉此保存「台獨」的選項,延滯國民黨加速兩岸和平發展的步調。蘇嘉全的「是統是獨或是維持現狀」也等同以不同的選項表述來「以統保獨」。是以「保持現狀」,自絕無任何「不獨」的意味。
從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到揀取蘇貞昌的「台灣共識」以為替代。這其實是一個從法理台獨兼取隱性台獨的轉化過程。但在功能上則有阻擋兩岸進一步發展的妙用。
蔡英文和民進黨迄今不敢喊「反獨」;但也未敢正面打出「台獨」牌。其實自陳水扁始,民進黨即從未正式提過「台獨」。陳水扁和民進黨採取的策略是「去中國化」,後期更推出「烽火外交」。這是民粹,也是「台獨」的變型。蔡英文推「台灣共識」則是流線型「台獨」,既是新款,也是新轉折。「以統保獨」則是新招,可以預見,此類新招式還會接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