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會發生「天安門事件」

2011-12-15 10:11:4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盟峰會剛剛結束,俄羅斯便掀起了巨大的政治風暴,在全國60個城市出現了抗議普亭的群眾示威遊行,莫斯科的遊行更多達3萬人。抗議的內容有兩個,一個是總理普亭將參加幾個月後的總統大選,取代麥維德夫,再度回到國家領導的最高位;一個是抗議統一俄羅斯黨在國會杜馬選舉中舞弊,而執政黨在選舉中雖然贏得多數席位,但輸掉了很多席次。俄羅斯發生大規模的示威,顯示俄羅斯的一部分民眾對普亭領導國家12年,以及他的強勢領導風格產生了「審美疲勞」,對他未來可能還要待在總統位子上12年,感到不耐煩,同時也對普亭和麥維德夫的領導位子互換等同「私相授受」,感到羞辱。在這波抗議風潮中,民意調查顯示,支持普亭的民調明顯下降,這對普亭並非是好消息。
 
這樣的大規模抗議,顯然是普亭是始料未及的。他公開點明批評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鼓動俄羅斯民眾示威,意圖搞亂俄羅斯的發展,但實際上,普亭知道得很清楚,俄羅斯民眾並非是美國可以隨意挑起的,而是俄羅斯內部存在著貧富差距,黑道橫行等諸多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確實是重大的挑戰。一個嚴峻的懸疑是,俄羅斯是否會發生「天安門事件」呢?或許,西方世界估計,或者等待俄羅斯會出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要俄羅斯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選舉舞弊」事件,並影響到國會選舉的結果 ,那麼,在現有的民主體制之下,俄羅斯不會發生「天安門事件」,普亭也不會成為鄧小平。首先,俄羅斯在普亭和麥維德夫體制領導下,社會整體還是向前發展的,國力還是提升的,生活還是有改善的;其次,執政統一俄羅斯黨內部沒有複雜的派系和權力鬥爭,基本上全力挺普亭,所以不會刻意誤導民眾示威走向歧途;再次,國會內部的反對黨,並沒有龐大的群眾支持基礎,也就是說,民眾並沒有另外的選擇。
 
事實上,普亭和執政黨對示威群眾的反應,還是相當理性的。總統麥維德夫承諾,對國會舞弊案的指控進行獨立調查;俄羅斯政府控制的電視台也全面報導示威活動,刻意讓民眾的不滿得到宣洩;普亭的發言人也謙卑地表示,將會繼續聆聽民眾的聲音。其實,在目前的俄羅斯民主機制之下,普亭對示威的處理,最多也會像美國當局處理「占領華爾街」運動一樣,而不會像北京鎮壓89天安門運動一般。

普亭很清楚,俄羅斯面臨明年主辦亞太峰會、冬季奧運、入世貿組織等國際盛事,不可能「痛下殺手」實施鎮壓,因為俄羅斯承擔不起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後果。更為重要的是,在北約東擴的大局勢下,俄羅斯不能表現出「不文明的野蠻」,這樣,它離歐洲就會更遠,甚至讓俄羅斯的周邊鄰國也失去向心力,讓美國主導的飛彈防禦系統部署更加順利,這對俄羅斯的崛起威脅很大。
 
更重要的是,普亭心裡很清楚,示威歸示威,明年3月總統大選,普亭還是可以穩操勝券的,因為沒有強大的對手挑戰,在權力不被搶奪的情況之下,普亭仍然有信心在上台後推動發展,扭轉中間選民對他的惡劣印象。由此可見,普亭雖然在長期的執政中,建立起威權的機制,但是,俄羅斯的民主機制,還是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他的威權,限制了他用極端的手段來對付示威抗議,從而可以避免俄羅斯政治的大幅度倒退,這是俄羅斯民主先行帶來的好處。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