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泰國為紡織暨成衣供應基地

2011-12-19 10:32:3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日本時尚服飾業諮商委員會組成的1個訪問團,14日起在泰國進行多天參觀、考察和拜會。這個由日本6大知名成長公司代表結合的專業單位,深入接觸到泰國紡織、成衣產業多個層面,並對東主做出若干正面評價,強調泰國相關產業將可從製造的具體表現,推升到設計、原物料中心的地位。這番說法,出自洪災後率先到訪的外國專業代表團負責人之口,給予泰國政府與業者相當程度的信心和鼓勵。面對新的情勢,泰國紡織成衣產業還有甚多努力的空間,當然也有待各方面的支持配合,才有成功的希望。
 
率團訪泰的資深經理人Sazua Niijima明白表示,日本成衣業者此行,專注於將泰國經營成推展東南亞國家聯盟單一經濟區內紡織暨服飾產品的供應基地。日方做這樣盤算,並不令人感到驚訝,老謀深算的日本人,以往將若干資金和技術,投資到泰國設廠,當年經營組裝日本微型汽車、生產汽車零組件和電訊電子業等,不料竟在國際經濟劇烈衝擊和變動下,相關市場大洗牌。在泰國生產的這幾個項目,無論屬於傳統產業或高新科技產業,不僅替母公司賺來大錢,挹注日本公司的生存。也把泰國地位推上國際供應鏈,具重要影響力,到這回洪災發生,才完全呈現真像。也引起日本其他行業見獵心喜,競相來找機會,泰國紡織業和成衣業中選,可謂「時勢造英雄」。
 
日本人有意經營泰國為紡織暨成衣供應基地,另一個理由是日本再也不願依賴中國產品太深。現階段日本一年進口價值270億美元的紡織成衣產品,其中約90%來自中國。泰國僅能分到日本市場總額的1-2%,把比率加以適當調整,應屬合理。不過這番泰國人聽起來順耳的話,實際上是中國供應紡織成衣之類勞力密集產品外銷的意願,在逐年減低。經過產業晉級、人力資源水準提升、國內外市場規畫調整,一般紡織成衣業能供輸出餘額不多。日本人趁機推升泰國做供應基地,讓日本市場還能買到便宜貨,同時又頂替下中國其他遺留市場,豈不是上算。
 
除了泰國供應基地具生產、設計、原物料中心的功能外,日本還有更多成衣公司計畫到柬埔寨、越南、寮國等工資更低的經濟體設廠。主要的原因是泰國占了整體優勢,一方面有「泰─日經濟夥伴協定」(J-TEPA)和「東盟─日本經濟夥伴協定」(AJEPA)的紐帶關係。使紡織產業各類成品,在東盟經濟區內各國以及再輸出到第3市場,都能活絡運用;另則是泰日合作順暢,且泰國人力資源水準相對較高,紡織成衣業經營已具初階地位。做這樣安排,日本公司應可得到更多嘉惠。
 
對泰國紡織成衣業者而言,近年得外國合作與協助,隨著亞洲崛起機會,以反對自由貿易觀念漸趨了解接納。因此逐步發展,也略有成效,對本身終能晉入為中、上級市場服務,具有信心。自許有承接從日本移轉來設計和技術的能力,可居於區域紡織成衣產業中心的地位。日方迭經與泰國接觸,對東南環境多有了解,估計泰國紡織成衣業除東盟外,還有輸往日本的產品占10%、美國40%、歐盟30%等國際市場。雖談不上規模,若與日本合作經營,則不難成就一番不同尋常的事業,造就泰國名下另一國際產業鏈。
 
泰國商業部為日本6大成衣公司代表,安排了連日紡織與衣飾業競技,透過雙方交流,發展睦誼,合作便有了進一步基礎。泰方對日本紡織成衣界於泰國遭逢洪災後仍大力支持,並認為氣象變異不影響既定計畫,相信會有所感動。泰國推動經濟發展,心無旁騖,任勞任怨,在生產事業方面能進入影響多國的產業鏈,已足令人另眼相看。這回日本人有意推升泰國為紡織成衣供應基地,是災後重建期間的好消息。希望大家再拾起信心,締造另一項進入國際產業鏈的行業,建立各方合作的範例。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