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經濟合作新黃金10年
2011-12-25 09:58:0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寮國、中國等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6國組成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框架」(GMS)第4次領域人會議,20日在緬甸首都奈比都舉行。這次會議以「超越2012:建立新 10年經濟合作戰略發展關係」為主題,使成立於1992年的經合機制,有了明確而具體的發展目標,在國際經貿極端動盪不安中,能夠如會(2011)年般總體保持穩定增長,大湄公河既定的開發項目順利推展。對於中南半島經濟競爭力的提高、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是重要而非常意義的。
就本次領導人會議而言,緬甸總統吳登盛、泰國總理穎拉、越南總理阮晉勇、柬埔寨總理韓生、寮國總理通辛,和合作發起者與主要等籌資者亞銀總裁黑田東彥等主要角色,悉數與會。證明了在區域經濟合作主議題之下,強化多層次的互聯互通合作、推進全方位發展,經由深入接觸而提升睦誼,仍是各經濟領導人列為優先順序的項目。以時下歐美已開發國受國債牽纏致經濟復甦乏力,世界經濟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可能長期存在的環境中。區域經濟體的決策階層,團結合作是克服困難的不二法門。
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架構下,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東南亞國家協會──中國(10+1)自由貿易區」下合作亮點之一。從1992年舉行首次領導人會議以來,帶動了次區域合作模式不斷完善,促進經貿往來頻繁,為中國和東盟全方位合作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而中方參與湄公河區域開發,和相關經濟體建立一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的新型國際關係。歷飲透過促進貿易、旅遊,和運輸活動,加強對沿岸諸國的支持。使湄公河柬、寮、緬等次一階段加入東盟組織的低度開發國家經貿逐步提升,縮小了東盟內部的貧富差距。對行將於2015年正式建立的東盟單一經濟區,是一項貢獻。而本次會議主題「超越2012:建立新10年大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發展夥伴關係」,則是在以往建立的基礎上,穩步向前。
中方代表戴秉國在會議上,提出經濟合作的5項建議,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推進運輸貿易便利化和「經濟走廊」。在此之前,合作組織的「部長級會議」於2010年8月在河內召開期間,曾通過興建湄公河流域鐵路系統。這項議案基本上是和中方的主張,以及多年以資金支援「泛亞鐵路」貫連相符合的。部長級會議是合作組織日常決策機構,其相關決議自必得到領導人的尊重。湄公河流域鐵路系統涵蓋逾3億人口,每年承載320萬人次和2300萬公噸貨物。預計2025年完工後,其對人流物流輸運和活絡經貿的貢獻,真是非同小可。
湄公河鐵路網的興建,除了使中南半島在基礎設施方面有了現代化面目外。還將使南寧到新加坡間的「東盟經濟走廊」串連完成,也能使「泛亞鐵路」連接昆明的路線增加。將來東南亞地區的豐碩資源和產品,可從四面八方送到昆明集散。既能經中亞將到歐洲,也可分路進入中國與中南區域,完成擁有中國縱深腹地的目標,商機多,迴旋餘地寬廣。對區域居民而言,各憑事業專長,就可以打開一片天,影響之大,真是無以復加 。
這次領導人集會,適逢一個新的10年開居之年,回顧領導人會議成為最高決策機構的過去一段歲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成就殊非泛泛。國際間已評為世界上發展最快,和東亞一體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年均經濟成長超過6%,遠超過了歐美開發中國家許多。證明了現行機制和執行效率,都堪稱適切。展望未來10年,在部長級精心規劃的「新10年戰略框架」積極推動下,必又是一個黃金的十年。泰國是東盟參與這項經濟合作的唯一資源會員,對組織的成長有一定的導引和示範貢獻來日方長,該努力的空間還大,希望能繼續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