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參政帶動社群各世代全方位提升

2011-12-30 12:03:2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11年已經接近尾聲,年終總結和未來展望,成為北美華人社區重要的課題。從總體來說,北美的經濟不景氣,甚至乏善可陳,但華人社區的進步顯著,亮點不少。對北美華人來講,政治的參與依然是重中之重,因為身為少數族裔,如果在政治上沒有「出頭天」,沒有進入制定決策的中心,沒有被整個社會認可,那麼,不管華人經濟財力如何大,中產階級的人口比例如何高,華人在北美的地位仍然是不穩固的。從這個角度來看,2011年,華人的政治參與收穫相當大。
 
在美國,最具象徵性的例子就是,舊金山市的華裔政治人物李孟賢,高票當選美國西部重鎮舊金山市的市長,成為該市150多年來第一位華裔市長。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在100多年前淘金潮起來的時候,華人只是「苦力」和「豬仔」,如今通過選票洗禮,登上市長寶座,時代的變遷,見證了華人對北美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如今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那就是華人要發揮領袖力,帶動社區,進入全球化發展的新局面。其實,在舊金山市灣區三個最大的城市中,已經出現了兩個華人市長,其中一個還是女性,那就是奧克蘭市的關麗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地區選舉中,美國西部華人的成就大過東部,這當然與西部的多元文化色彩濃厚有關,但東部也在急起直追。以紐約市為例,現任市主計長劉醇逸,雖然遭遇「獻金門」纏繞,但他百折不撓,逐漸走出陰影,在2013年出戰紐約市長大選的可能性,越來越濃。
 
除了李孟賢,華裔政治人物駱家輝,被歐巴馬任命為第一位華裔駐華大使,這也是重大的突破。在中國,駱家輝的行事風格,以及他的華人和美國人雙重定位,引發了高度的爭議,但是,他的出使中國,解決了北美華人社區一個最大的懸念,那就是華人的忠誠度,是否真的受到政治主流的信任,答案顯然是肯定的,這對華人的繼續融入,以及整個社會對華人的接受,都帶來了積極正面的意義。
 
從加拿大來看,2011年的聯邦大選,多倫多所在地的安大略省選,以及西部卑詩省的市選、三級選舉,華人都開創新局,不但參選人數創新高,當選人數也大幅度上升,帶來了華裔社區參政議政的嶄新面貌,華裔在主流社會的能見度大幅上升,以至於英文主流媒體掀起了創辦華語節目的高潮。
 
更令人驚喜的是,華裔年輕一代對北美社會的融入和貢獻也在與日俱增,表現在政治上,年輕人出來競選蔚成風氣,在加拿大,華裔大學生不但助選投票,更主動成為候選人投入競選,累積政治能量。而在學業和科技領域,華裔年輕人成績斐然,不但占據各種獎學金的鰲頭,也攀上了許多創新領域的頂尖地位,比如戴宏傑教授在奈米材料研究中的傑出貢獻,讓他入選2011年全球百名化學家名人堂榜單;而華裔年輕人在文學戲劇歷史等影響北美社會輿論和價值系統的領域,也開始嶄露頭角,史丹福大學曹禪主創的「時光當鋪」音樂劇,在紐約百老匯和全球引發轟動,就是一例。
 
總而言之,2011年,在華人參政議政熱潮的引領下,華裔在北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老中青世代的全面提升,這是相當令人鼓舞的事情。事實上,在金融危機和經濟低迷的形勢下,北美與亞洲,尤其是美國與中國的衝突日漸頻繁,但是,華人社群的政治能見度提升,不但讓華人避免成為這種衝突的替罪羔羊,而且,華人真正成為一座橋樑,可以幫助北美和亞洲消除誤解,增進對話,擴大互惠,走向雙贏。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