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的「大風險」和「大契機」

2012-01-14 11:08:0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大選14日投票,這是台灣選民為台灣前途做出選擇的「大契機」,但也暗藏著「大風險」。所以是「大契機」者,即兩岸和平發展自大三通以來,正面臨新的考驗,此一考驗,既來自選民對統獨的抉擇,也意味著選民對兩岸未來發展的不同態度。說得更明白,就是對「九二共識」作出肯定或否定。等同對台灣前途作出公民投票。
 
所以是「大風險」、「大契機」者,不僅在執政黨能否贏得民意支持,更在反對黨再次必欲觸動風險,從兩岸互動的基底挑戰。以藍綠區隔言,民進黨提名的蔡英文拒絕承認兩岸存在「九二共識」,即「一中各表」。而這是馬英九在四年前挾絕大多數民意支持,始能推動的兩岸政策。為此,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昨日專程抵台觀選即指稱,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太空泛,「九二共識」非但具有創意,且符合兩岸及美國利益。包道格所以急於拋出這些言論,當然是看到了大風險。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所揭示的,「一中各表」正是台灣應如何自處兩岸統一前的種種安排。如果說「台獨」會為台灣帶來不可測的風險,那麼拒絕承認「一中各表」,或要藉不同名目,例如「台灣共識」重起爐灶,乃至如民進黨的友黨台灣團結聯盟進而主張廢除兩岸之間的「ECFA」,都是隱藏性的「台獨」訴求,都存在「大風險」。包道格即明言,這對首投族不利,年輕人的經濟紅利將會消失。
 
此一風險既來自對岸,也來自台灣島內。試問台灣之於對岸,有無可能斷然排除正常經貿往來,若答案是否定的,又有誰能帶領台灣走向自我封閉而無虞匱乏?馬英九好不容易帶領台灣從兩岸僵局中脫困,從而也安然過渡一波波的金融風暴肆虐。這不是關起門來自我感覺良好所能濟事,而是要兼顧整個大局,看到台灣的未來。更何況台灣分明是一個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風險更大。
 
作為經濟體的「大風險」和自許具備開放多元的民主體制,如何創造出一個正向發展的機遇,這不僅在島內需要取得合法性還要有高度的民意支持,更需要一個外在的和諧環境。領導人的作風和格調則是保障此一和諧環境以及降低風險的關鍵。是以在「大契機」和「大風險」中,如何審慎選擇領導人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是以環繞著「一中各表」或「九二共識」爭議的辯難當中,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民進黨提名的蔡英文,誰才可能保障兩岸和平發展,誰才可能取得兩岸政治互信,自是不問自明。換言之,台灣人民只要對內外環境有清楚認知者,皆不可能期待一個紛擾不斷和互信偏低的兩岸互動,而是尋求一個可以持續兩岸良性互動的發展空間。
 
蔡英文拒絕「反台獨」,強調「台灣共識」,卻僅是一個民主程序的提法,論內容,蔡英文卻拒絕提出個人的政見,等同拒絕承認個人的「台獨」意向。就政治人格言,這是隱藏個人政治認同的大騙局。選前幾天拋出所謂「大聯合」政府,等同宣告選情告急,且意欲進一步掩藏「台獨」。再就島內鬧得沸沸揚揚的宇昌投資案言,蔡英文則是最敢於濫用職權以及追逐家族利益的操盤手。至若個人理財,蔡英文以在野黨主席身分批判公教人員退休退職後享有優利存款,卻隱藏個人彼時正在享用。選民當然期待一位在道德和政治操守上更能表率群倫的領導人。
 
相對於綠營對「ECFA」的批判和否定,新出爐的「2012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公開肯定「ECFA」對台灣經濟振興有貢獻。論東亞排名台灣已超越日本和韓國,而且在「避免貪腐」、「節制政府支出」、「財政自由度」、「貨幣自由度」、「企業自由度」、和「勞工自由度」等評比項目中都有進步。等同從基礎面公開肯定藍營執政的政績和政策方向。
 
台灣大選不僅止於選出一位權力絕大的總統,且要選出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法委員。在民主深化的同時,不僅是馬英九和蔡英文之爭,也是藍綠之爭,統獨意向之爭,兩岸發展看好看壞之爭,台灣未來路線選擇之爭。何去何從,在天意即民意之間,甚至就國際社會而言,誰說不存在「大契機」和「大風險」。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