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為何大肆攻擊港台?

2012-01-31 12:57:53 作者:Sirius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年伊始,兩岸三地網路最熱門的話題竟然是北大「名教授」孔慶東的討伐港台言論,他先罵香港人是「狗」,沒有素質,繼而罵台灣民主是「假民主」,引發了一場罕見的網路民意大戰。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孔和尚的粗鄙言論,在大陸知識界遭到一片討伐,「瘋狗」已經成了孔慶東的代名詞,但是,仍有不少激進的「憤青們」紛紛跟進,以文革的語言與港台民意展開了激戰,其社會影響將超出人們的普遍想像,因此,海內外輿論不能不加以關注。
 
從表面上看,孔慶東對港台的「發難」,是他維持自己高知名度,維持自己「左派意見領袖」地位的刻意操作,一如之前他對廣東南方人物周刊「罵娘」的舉動,因為網路世界,存在著不管香臭,不管雅鄙,只要引發話題和圍觀,就可以出名,就可以獲取某種利益。但是,往深裡看,「孔慶東行為模式」,有著更為複雜的政治背景和政治目的,其產生的副作用也更為嚴重。 
 
首先,孔慶東及其追隨者誤讀了中共18大權力交替過程中的發展方向問題,以為中國改革向左轉形成了氣候,他們要下政治賭注,搶奪擁戴頭功,以謀求仕途利益。因此,孔慶東們發動了網路上的「文革」,重新使用文革語言,挑動民粹情緒,製造「政治革命」輿論。但是,誰都知道,鄧小平總設計師制定的「非毛化」和融入「全球化」的改革道路,經過30年的實踐,已經證明是正確的道路,改革不會逆轉,18大的新領導班子也將延續這個方向,把改革推向縱深,因為不改革,中國的發展就要窒息。
 
換句話說,孔慶東們的政治賭博不會贏得頭彩,他們也形成不了氣候。但是,孔慶東們對中國發展方向的誤讀,以及這些誤讀煽動起來的輿論潮,卻有可能導致某些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讀,對中國企業家和人才的出走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也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產生更多的疑慮。
 
其次,孔慶東表面上批判台獨等勢力,實際上他是充分學習民進黨之流分化族群,分化輿論的手法,來分化大陸民眾和大陸與港台的關係,影響極壞。孔慶東以為,他概念中的「政治中國」才是「中國發展模式」的基礎,因此,他對香港的「廉政法制」,對台灣的「民主漸進」深痛惡絕,對中南海實施的軟性港台政策,也十分不以為然。其實,從一個中國和中華民族的長久振興來看,大陸的經濟崛起,香港的法制完善,以及台灣的民主成熟,從廣義上構成了今天相當正面的「中國模式」基礎。為此,大陸的知識精英和大部分老百姓都樂見香港法制和台灣民主的理性進步,均認為這樣的進步對大陸改革的發展,也具備正面的意義。但孔慶東和他的追隨者將港台發展與大陸的發展截然分開,這在某種意義上,是鼓勵大陸民眾和港台民眾彼此視為「異類」,煽動彼此的仇恨而非癒合歷史的創傷,這對中國的統一進程相當不利。而且,孔慶東的「爽」,讓中國朝野對香港和台灣多年的善意政策在爭取民意的角度上「破功」。
 
當然,今天的網路輿論,本來就是五花八門,百家齊放,孔慶東如果只是一個激進的線民,或者一所小學校的教授,他痛罵港台,也不至於引發如此大的轟動,也沒有太大的延伸效應,但是,他頭上頂著的是北大名教授的「光環」,而且還是北大的主流,這就給人帶來很多遐想,也讓人產生許多誤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孔慶東自有耍流氓的「言論自由」,但北大沒有必要,也不應該為其背黑鍋,而且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會被罵成「為虎作倀」,當年文革清華的蒯大富,北大的聶元梓就是前車之鑒。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