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春外交的反省與展望
2012-02-02 17:00:3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龍年佳節一過,北京就展開了新一波的新春外交,其中最為主要的行程有兩個,一個是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非洲之行,一個是18大接班人習近平2月下旬對美國的訪問。在這兩個行程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竟然缺席全球矚目的達沃斯經濟論壇,理由是該論壇正逢春節。這次達沃斯論壇,因為有歐元區危機,西方國家首腦紛紛出席表態,以求穩定世界經濟局勢,但因為沒有中國領導人的出現,顯得比以往冷清。可見,如今的世界峰會,尤其是經濟峰會,中國成為不可或缺的要角,這對中國來說是榮譽,也是壓力。
回到賈慶林的非洲之行,有喝彩聲,也遇到危機。賈慶林出席中國援建的非盟會議中心的交接儀式,這個耗資2億多美元的現代化會議中心,堪稱中國在非洲的「政績工程」,美輪美奐,體現中國對非洲戰略地位的重視,當然受到非盟領導人的熱烈掌聲。但當賈慶林訪問蘇丹當天,反政府叛軍攻擊中國援建的蘇丹南科爾多凡州的公路工程,劫持多名中國工人,顯示中國正在陷入非洲的內部矛盾;與此同時,非洲國家對於中國只有援建,沒有培訓的模式,也愈來愈不滿。事實上,中國對非洲的外交,遭遇了兩方面的夾擊,一個當然是美英等西方國家,他們對中國在非州國家大肆收購石油礦產資源深抱戒心,而且也對中國援助支撐非洲集權國家,感到非常不滿;另外一個當然是非洲的民眾,他們覺得中國的大幅度滲透,既拿走了非洲寶貴的資源,又摧毀了非洲中小企業的基礎,換句話說,他們認為中國在非洲是「殺雞取蛋」,而非「養雞取蛋」。
由此可見,中國的非洲外交,在新年裡要有重大反省。援建非盟總部會議中心固然光彩,但蓋茲基金會數以10億計的援助非洲病患的「軟援建」,深入到每個非洲人的家庭,隨著非洲大陸的民主化進程,也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對非外交,必須要思考民意民心,以及非洲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才能走得更長更遠,因為民心工程,比政績工程,更有說服力,也更有前途。
如果說,中國的非洲外交,是與美國的間接交手,那麼,習近平的訪美,將是中美外交的一次短兵相接。因為18大換屆臨近,美國朝野和民間各方,都想利用這個機會,來瞭解中國未來領袖。不巧的是,目前正逢美國選舉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和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都把中國視為「轉移矛盾,爭取民意」的攻擊對象,在這樣的氛圍中,習近平要保持不卑不亢,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事實上,對美關係,是中國全球戰略的基石,尋求共同和長遠的雙邊利益,是中國對美外交的立足點,而針對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假想敵」,一味韜光養晦略顯過時,與中國崛起不相吻合,也會遭遇中國國內民間反美輿論的反彈;鬥而不破,則是可行的方法,既堅持原則,又不損害戰略關係。在這方面,習近平應該學習如何使用「政治幽默」的放鬆姿態,避免予人「照本宣科」的刻板形象,來達成訪美的戰略目標,並贏得美國的民心。
總而言之,中國的新春外交,應該秉持結交朋友而非製造敵人的大國氣度,化敵為友,而且是與老百姓做朋友,才能使中國外交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