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微博不如打開新聞自由大門
2012-02-09 10:35:2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俄羅斯、美國都將進行總統大選,而中國的18大最高層人事,也將在9月前底定。為此,中國國內各大利益集團的博弈越來越激烈,既要讓自己的人上去卡位,又要造勢將自己不喜歡的人搞下去,如此一來,所謂左中右的各種言論紛紛出籠,各領風騷。
不過,包括政治利益集團在內的博弈,聚焦的還是中國發展的方向,民間的輿論,則關注的還是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民生問題,其中當然包括群眾騷亂等各種議題。為了維穩,也為了18大權力換屆有一個相對安定的大環境,中央對各類媒體的管控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以至於出現了德國總理梅克爾要走訪廣州南方報系,南方報系以「工作太忙,無暇接待」這樣的理由加以婉拒,令聞訊者目瞪口呆。
不過,包括政治利益集團在內的博弈,聚焦的還是中國發展的方向,民間的輿論,則關注的還是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民生問題,其中當然包括群眾騷亂等各種議題。為了維穩,也為了18大權力換屆有一個相對安定的大環境,中央對各類媒體的管控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以至於出現了德國總理梅克爾要走訪廣州南方報系,南方報系以「工作太忙,無暇接待」這樣的理由加以婉拒,令聞訊者目瞪口呆。
對於仍然屬於國家企業的媒體控制比較容易,因為共產黨就是「大老闆」,媒體從業者不聽老闆的,還能聽誰?但是,對於網路的控制,始終是當局一大頭痛的問題。因為網路訊息走得快,傳播面廣,難以預先審查,事後也難以追蹤,以至於成為曝光動亂事件的利器,也成為民眾對當局進行抗爭的武器。不僅如此,網路紅人,尤其是網路意見領袖,追隨者動輒數百萬,乃至千萬,他們的動見觀瞻,立刻可以成為民間輿論聚嘯成林的導火索,而且防不勝防。
為此,當局在實行網路實名制(登記本名)之後,將在春節之後,在中國各微博成立黨組織,負責各大微博的政策引導和決策,以保證中宣部、國務院以及各省市網路管理辦公室的命令可以得到完全的貫徹與執行,包括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主要設有微博的網站,都已經接到通知。
顯然,在個人電腦和手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博客、微博等的發展,是一種社會的大趨勢,海外如此,中國也將如此。但是,由於中國的主流媒體,包括電視電台和報刊,都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已經達到新的高峰,導致中國的博客、微博等社會新媒體的民間輿論引導作用,比海外的同類新媒體,要大幾倍幾十倍。事實上,像博客名人韓寒、意見領袖李承鵬、微博女皇姚晨等人的言論傳播能量與範圍,早就超出一家報紙,一個雜誌,一個地方電視台,這就是政府擔心的理由所在。
但是,弔詭的是,這種網路名人的能量形成,恰恰是中共當局自己造成的。因為在主流媒體上,無法敞開討論法制第一、公民社會、社會平等正義等問題,博客和微博就扮演了啟蒙和維權的作用。
仔細想想,如果一個近13億人口社會的政府監督、法制維護、公民意識的培養,全賴於一個偶像賽車手、一個作家、一個演員等的博客和微博來承擔,這個國家的輿論機制是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因此,政府與其再投入鉅資來管理網路,不如對主流媒體打開新聞自由的大門。
說老實話,新媒體包括博客、微博是民眾自發聲音的展現,是無法堵住的,而要制衡新媒體可能產生的不實誤導,那就要維持傳統大媒體的權威性,而新聞自由正是全球化時代維持主流傳媒地位的唯一法門,中國當局不能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