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獨不若化獨,急統不如漸統

2012-02-20 11:31:5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可獨可統,在剛結束的台灣大選中,已非一個議題,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只是強調台灣本位,未有提到台灣獨立;而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亦未帶出中國統一,仍然堅持台灣個體。反而馬英九上任以後,應獨應統,很快變成一個難題。
 
自馬英九上台以來,首先遇上內部的天災,跟著面對國際的衰退,因此遠遠達不到「六三三」(經濟增長6%,人均生產值3萬美元,失業率或通脹率3%以下)的目標,如是民望下滑,對著民望上升的蔡英文,因此大選中只求險勝,這次雖然不如4年前的大勝,但起碼是13%的小勝,結果是「北大勝,中小贏,南中輸」,特別是南部,由預期的輸75萬票,變成只輸45萬票。
 
大陸方面,肯定是人民對「九二共識」的認同,對「台灣共識」的否定,若再往深層次研究,會發現這是政治議題的減溫,原因是族群觀念與意識形態同時減退,經濟效果的升溫,原因是香港模式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在南部發酵,大批遊客,大量採購湧到南部,因而在高雄市,國民黨的票只比民進黨少20%,在嘉義市,甚至只少10%,經濟協議已初步做到化獨的效果。
 
大陸過去的反獨,只會激化台灣本土人的反統。本省人的大本營是台南市,國民黨與民進黨票數的相差是45%,假若下次大選的差幅收窄,便是經濟的收效,化獨的成效。化獨的另一成效,是民進黨冒出了一個蔡英文,無論是政治思維抑或意識形態,都脫離民進黨的框架,所謂台灣共識,是台灣本位,多過台灣獨立。北京方面,何不乘勢而上,邀請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的新生代訪問大陸,何況今天的蔡英文,已沒有政治包袱,這會是從外而入的化獨工作。
 
至於馬英九,亦有自內而發的化獨任務。誠如蔡英文敗後感言:台灣應當有反對的聲音,在今後4年內,馬英九應當定期與反對派系會面,甚至邀請反對派系的合作。不要忘記,反對派系中,台獨分子可能是主要骨幹,溝通與接觸,會是化獨的主要工作。
 
在馬英九的第一個任期,兩岸的經濟合作會是一個主調,但到了第二個任期,政治交往會是另一個議題,是大陸急於提出,而台灣無法迴避的議題。兩岸領導人的互訪有可能嗎?未來的習近平,可以黨主席的身分,訪問台灣的國民黨,但馬英九若不以總統的身分訪問北京,台獨分子立即反彈,危及下次大選的國民黨,因此兩岸領導人的接觸,大可仿傚1992年在新加坡的辜汪會談,到時年近90的李光耀,大可再做一次紅娘。
 
香港的回歸中國,可說是一次急統,因為準備功夫做得不夠,加上中英的爭拗,香港的無助,如是主權的回歸變成主權的收購。台灣本身已是獨立於大陸之外的一個主體,大可慢慢來,猶如熬湯,大可慢慢燉,對著台灣,大陸將香港做為一個示範;但對著大陸,台灣反用香港作為一種警戒。大陸對香港的經濟援助,使香港變成一個附體,大陸遊客的氾濫香港,腐蝕了香港的本性。因此,台灣須好好處理經濟合作方式,陸客遊台的模式,在漸統的過程中,台灣應堅守本身的個體性與自主度。
 
关键词:不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