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糖產業應做永續經營的規劃

2012-02-23 11:05:2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印尼農業部長蘇斯伍諾日前在雅加達說,印尼糖產量不足,今年將考慮輸入24萬噸粗糖以應需要,相關問題將於本星期與經濟部會議協調後做最後決定。由於泰國是東南亞重要產糖基地之一,供應印尼糖量不足也有紀錄可稽,因此將來雙方是不是可能再做成一筆生意,固然要爭取。但是貨物貿易和景氣展望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從輸出糖產的商機,應可進行多種推估,體察區域經貿發展趨勢,做好開拓市場的準備。基於此一認識,相關各方面宜廣泛蒐集資料,更為泰國糖產做可大可永的規劃。
 
印尼去(2011)年曾採購11萬8129噸白糖,據印尼糖業協會的資料顯示,其中半數以上約60%是由泰國所供應。而今年剛開始,又傳出印尼糖市有缺口待輸入補足,顯然是舊問題並沒有解決。當印尼連年經貿表現升勢仍然維持,家庭和小型糖果廠對精糖的需要就不會減少,以致糖類貿易便成為觀察景氣的指標之一。實際上外界估計今年印尼糖類需要量將達280萬噸,要比去年增加約3.7%。去年印尼糖產量約為220萬噸,顯然不足量超過60萬噸,而以現階段印尼糖產的狀況,可能還是無法補足缺口,向外採購將是無可避免的選項。
 
對於在東南亞有產糖優勢的泰國而言,對印尼糖類的供應,提供了有關方面一個重要的議類。那就是:在產業政策上,對於糖產是否有加強的規劃,或暫求維持現在的生產狀況,不做積極調整。若以建構一個現代國家的願景而言,糖產是農業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該在適當時機投入所需條件,促成泰國糖產更上層樓。但若以泰國產業發展目前只能做重點推動,尤其是在連年水患之後,稻穀生產環境改善,應居於優先地位。提升糖產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則是當局全面性考慮的決定,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以目前國際環境看,農產的需要因人口增長、生活品質提升,在理論上應該站在較優先地位。但普遍的是急功近利心態,把這項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產業擠到了邊緣。使農業原本供應民生物資、保障食物安全、提供清新綠野、維護自然生態的功能呈萎縮。糖業自然也連帶受到偏差待遇,泰國糖產還能維持相當輸出能量,算是不容易了。從區域性糖業需要,漸因客觀環境變化而趨於回溫,決策當局宜設法排除萬難,關注糖業生產,無論對整個生態平衡,對泰國產業體質,都是有正面貢獻的。
 
印尼也產糖,但是少了對糖產業的維護和輔導,使生存發展都出現問題,終而不得不靠進口來供給不足的部分,這是很難堪的。而泰國和印尼都是東南亞國家,同質性相當高,若不能及時給糖業健全的環境,將來會如何很難逆料。所以為避免重蹈覆轍,要及時投注心力,把糖產業妥善維持,相信是有心人所期待的一件事。縱使現階段為了災後重建,而不能立刻制定糖產業現代化的計畫。但設置研究小組,邀請學術界合作,使理論和實務結合,為未來勾勒發展的輪廓,找出發展的方向,也是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歐美經濟動盪不安,即使時下出現製造業有回溫徵兆,景氣乍現,但何能才能恢復秩序,無人能夠逆料。在這般狀況下,既要臨機應變,也得培元固本,所以有關方面該比平常多費一點心思來考慮問題。印尼糖市商機,理當爭取,做為活絡市場的項目,同時產業的定位,要及時釐清,使國內市場不虞匱乏。泰國農業基礎尚稱穩固,希望在國際經濟動盪下,權責機構能落實相關計畫。從全面關照,重點突破,進而向下扎根,追求「健康、效率與永續經營」的產業,泰國糖業的前途將更為光明。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