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蔡英文的底蘊

2012-02-27 12:14:3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大選後,民進黨天王、前副總統呂秀蓮向敗選且已卸任的黨主席蔡英文發難,不必意外,因為這原是兩個女人之間的戰爭,且案例所在多有,不僅民進黨而已。但呂秀蓮通過對民進黨敗選的檢討,公開發表萬言書,從蔡英文的人格特質提出包括是否涉入貪腐的質疑,並就政治路線、黨內派系和人頭黨員的宿疾,提出黨的改造建言。這就不宜以人廢言,而要看呂秀蓮說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就時機言,民進黨敗選檢討尚在內部最後研議階段,呂秀蓮檢討敗選的萬言書已見諸部落格,非但如此,呂秀蓮還為此召開記者會,期待媒體廣為報導。這意味著呂秀蓮有意掀起黨內路線論辯,並以改造為名,徹底檢驗蔡英文的政治人格以及和敗選責任。以成敗論英雄,這僅是競爭法則,未必符合真理,但就民進黨的路線鬥爭從來和黨內權力配置無法分割論,則是不折不扣的政治現實。
 
若論政策路線,呂秀蓮主張重返民進黨1999年為陳水扁量身訂做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這是眾所皆知以中華民國之名為「台獨」借殼上市;在另一個場景,蔡英文在卸任講話中則主張在黨內建立和對岸(即中國)的互動機制。或謂這是蔡英文為民進黨和對岸正式打交道除罪化。黨的發言人也針對敗選指出對岸的「中國因素」,通過經貿領域影響選情;民進黨對此非但未能就此讓民眾信賴,且蒙受反中和鎖國的刻板印象。這是蔡英文和民進黨想為「逢中必反」解套。兩相比較,呂秀蓮似仍沈湎於過去的回憶,蔡英文則是敗選之痛的反思。即若非敗選,蔡英文不會公開訴求和對岸尋求雙向互動。這既是為民進黨敗選找答案,也在為民進黨前途找出路。兩人最大的不同,或不在對「台獨」的追求,而是策略不同,樣態不同。
 
呂秀蓮採取「以攻為守」的策略,意在重回陳水扁時代的論述,其實是走回頭路,要以中華民國之名持續抗拒對岸,持續反對「九二共識」。蔡英文的訴求偏重如何重新取得執政權。為了執政,「台獨」可以有更大的彈性空間,甚至不排除有條件的接受「九二共識」。
 
如果說綠營有「大綠(淺綠)」、「小綠(深綠)」之分,前者側重政權的取得,為了權力可以有更大妥協;後者側重意識形態和排他性的台獨論述,既是民粹的淵藪,也是選舉期間動員基層的槓桿。今天的呂秀蓮或可歸類為「小綠」,蔡英文則是「大綠」。這意味著蔡英文還會伺機再起;呂秀蓮則思個人作秀。蔡英文看重未來和利害關係,呂秀蓮反而敢於批判現實、論人,特別針對蔡英文,更是針針見血。
 
是以細看呂秀蓮的萬言書,與其說檢討敗選,不如說更是衝著蔡英文而來。呂秀蓮指出蔡英文出身富豪,從行政院副院長卸任後,立即申請「18趴」,卻又帶頭批判「18趴」,這種兩面性,讓呂秀蓮覺得匪夷所思;再如選舉期間蔡英文和全黨一度沈湎於「三隻小豬」募款,自以為就是外籍記者筆下的羅賓漢;但小豬募款對象都是市井小民甚至弱勢身障者,與羅賓漢的「劫富濟貧」可謂反其道而行。若再加上拒絕澄清宇昌案,以及蔡英文身邊所在多有因貪腐涉案的人物,居然還打著「三隻小豬對抗大野狼」反財團的訴求。物極必反,敗選也就成了必然。呂秀蓮只差沒有明說蔡英文的募款是劫貧濟富,看在選民眼底,難謂沒有欺世盜名之嫌,且危害更大,台灣人民又豈敢信賴蔡英文和民進黨?
 
民進黨何去何從,蔡英文是否還能帶領民進黨打贏下一場大選,完全是未知數,但若無法真心接受「九二共識」或永無可能。只是呂秀蓮的萬言書和民進黨的敗選檢討,已為綠營未來何去何從的大辯論,以及黨內路線鬥爭揭開了序幕。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