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德應考慮自己的退場機制
2012-03-01 11:05:0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阿拉伯聯盟主辦的首屆「敘利亞之友」會議2月24日在北非國家突尼西亞舉行,引發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全球70多個國家和組織參加了會議,俄羅斯、中國以及黎巴嫩謝絕參加會議。
事實上,這次會議的召開,是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被否決後,阿拉伯聯盟和西方國家爭取在聯合國機制外,推動敘利亞政治強人阿塞德下台的一個更為具體的行動。雖然會議公報沒有完全排除政治和外交解決敘利亞危機的可能性,敦促敘利亞政府立即停止暴力事件,要求人道主義救援進入敘利亞,並威脅追加新的制裁,但有國際輿論將其視為是對敘利亞現政權發出「最後通牒」的定位,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大會承認敘利亞主要反對派「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是「追求民主和平變革敘利亞人民的合法代表」,阿盟和西方國家已經率先對其表示承認,法英美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已經承諾,將加大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支持,包括武器的輸送。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更是公開呼籲敘利亞武裝部隊反戈一擊,把槍口對準執政當局。
為了緩和危機,阿塞德在敘利亞舉行了對新憲法草案進行全民公投,這個草案宣布結束一黨制,總統由人民直選,任期為7年,只能連任一次,按照這個新規定,阿塞德的任期到2012年就會終止,顯然,阿塞德希望用新憲法草案公投來平息國內的騷亂。
但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敘利亞內戰和阿塞德下台的前景似乎難以避免,因為上述努力並沒有開花結果的可能性。
從國際社會的角度來看,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案投票以及「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的召開,顯示阿塞德當局在過去11個月採取的血腥鎮壓示威群眾,導致7000多人死亡的做法,已經引發了「眾怒」,不但是西方國家、阿拉伯聯盟、聯合國的大多數國家都失去了對阿塞德政權的信任。在伊朗核危機加重的時刻,西方國家將大馬士革視為是德黑蘭的羽翼,除去阿塞德,有助於「不戰而屈伊朗之兵」。 同時,阿拉伯聯盟的主要國家都是遜尼派執政,他們對阿拉維派(什葉派分支)和什葉派執政的敘利亞和伊朗早就不滿意,因此,在一波接著一波的敘利亞示威浪潮推動下,阿盟也是贊同將阿塞德政權排除掉。即使從聯合國的角度來看,雖然「敘利亞之友」會議是脫離聯合國機制的,但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任命安南做特使,支持這個會議的姿態也十分明顯。
當然,對阿塞德當局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敘利亞反對派。就新憲法草案公投而言,「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等反對派明確抵制,他們已經排除了讓阿塞德繼續執政的選擇,也不願意坐下來與阿塞德當局進行談判,這就從根本上堵塞了全國和平談判,共同解決危機的可能性。不僅如此,這也等於宣布,反對派將繼續鼓動人民上街示威,而以霍姆斯為根據地的反對派武裝力量也會前仆後繼,與政府軍決戰,這就決定了,阿塞德當局要麼放棄權力,要麼就要選擇繼續血腥鎮壓,民眾死亡人數急遽上升,以至於到了一個臨界點,西方國家的民眾和輿論,將會敦促政府採取軍事干預,而本來反對西方軍事干預的大國,屆時可能也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鑒於伊拉克、利比亞,乃至埃及領袖的教訓,敘利亞執政者應該認真考慮自己的退場機制,因為有時候,「退一步,真的海闊天空」。很清楚,儘管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意見不一,但他們絕對不會在這個地方打一場代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