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兩岸往來持續添加善意

2012-03-03 10:18:4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已證實,將赴海南參加博鰲會議,延續當年蕭萬長所立下的兩岸高層會面模式,對此,我們除了表示肯定外,亦特別呼籲兩岸領導人,應該把握、創造任何可能的機緣,再為兩岸間的和平發展多作出貢獻。
 
這次總統大選對兩岸關係起了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競選時的政策論辯、政見主張、政治動員,乃至選票消長、選舉結果,在在可以看到現階段的兩岸關係與未來的走向,都高度受到台灣民眾及北京當局的重視。
 
從大選結果來看,中國領導人應可以放下心頭的一顆大石頭,那就是台獨的立即危機似可暫時解除。馬總統似乎也通過了大陸政策的「公投」,可以繼續深化現有兩岸政策。比較頭痛的恐怕是民進黨,他們所採取對抗式的大陸政策,似乎已走到極限,將成為他們邁向執政難以跨越的門檻。
 
不過,從執政的國民黨所遭遇的強大壓力,又透露出民主政治的高度可變性,因此國共兩黨還是必須持續在既有的兩岸關係基礎上深化交往。「博鰲模式」之所以能夠延續,一方面說明兩岸領導人對此有正確體認;然而到了明年,如果吳敦義副總統又無法出席博鰲論壇,另一方面也凸顯中國所劃下的紅線,依然成為兩岸往來的人為鴻溝。
 
在ECFA簽署之後,兩岸經貿往來如何從「先易」進入「後難」,其挑戰才要登場。同時,兩岸關係如何從「先經」跨入「後政」的階段,更是需要有智慧的舖陳與引導。如果把吳敦義與中國領導人的會面,嚴格界定或限定為候任副總統的平民身分,那就少了兩岸關係與往來的突破機緣,也大大限縮馬總統大陸開放政策應有的效益。
 
既然馬總統已再次贏得大選,就表示過半數選民認同、支持他的大陸政策,馬總統就應該責成陳冲閣揆提出完整、具說服力的兩岸開放政策與法案,並尋求立法院的支持,千萬不能因陋就簡或採取偷渡式的作法,讓開放成了半吊子、難以彰顯績效、讓人民有感的政策。
 
在有關產業經貿方面,應該以ECFA為基礎,儘速充實其內容。其主要的原則是視中國為一正常往來的經濟體,亦即兩岸經貿關係的全面正常化,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互惠、對等的經貿往來,也才能極大化中國市場對台灣經濟的帶動效益。有關兩岸資金、技術的往來,應採原則開放、例外管制的負面表列方式,大幅放寬現有管制。
 
此外,在文化教育方面也要有類似的協議,來擴大並深化兩岸的交流。去年為了開放陸生來台,在立法院上演了打架、關門等戲碼,充分說明在野黨也體認到教育交流,對兩岸長期和平的重要貢獻,因而採取強烈抗爭手段。同時,這也說明政府宜有更周全的政策規劃,來推動陸生來台政策。
 
政府應優先處理公私立大學學雜費所存在的不公不義現象,設定3-4年的緩衝,待學雜費齊一後,再開放公立大學招收陸生。這種公私先後開放的安排,可消除政府對公立大學學生高額教育補貼將惠及大陸學生,或陸生競逐台灣高教資源的尖銳爭議,甚至被無限放大而成為開放陸生的障礙。
 
總之,無論兩岸領導人的會面、經貿合作協議的落實、兩岸文教往來的突破,都要朝向不斷累積善意的方向努力,同時應秉持「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原則,持續往相互的善意添加柴火。只有如此,才可以燒旺兩岸往來的爐火,鍛鍊出兩岸和平的真金。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