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產業優勢開拓無限商機
2012-03-11 09:23:4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知名的國際商品研究中心100ppi.com日前表示,中國2011年對外國商品輸入更加提升,前十大類原物料皆增逾40%。其中天然橡膠、棕櫚油、原油、鐵礦砂等,東南亞地區都有出產,且各經濟體輸出數量均頗可觀。展望未來,雖然世界經濟仍然動盪不安,中國經濟成長率也告放緩,預估只維持在8%到7%之間。但是中國當局正全力調動內需消費市場,對於商品原物料輸入,並沒有遽降跡象。泰國是天然橡膠、棕櫚油等原物料生產大國之一,對於國際提供的資訊,相信已有所了解。今後如何維持本身所具備優勢,開拓商機,是件重要的事情。
商品研究中心最新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在2011年進口天然橡膠量,和2010年同比增加逾60%。以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橡膠消費國地位,如此幅度增長,應屬合理。也由於如此規模進口量,使天膠輸往中國產值,去年高達近85億美元。以單項種植產品而有這樣高收入,在東盟區域內,自然成為眾所關切的議題,相關產銷活動頻仍。譬如,去年9月中旬舉行的「馬--中貿易暨投資國際會議」期間,曾有兩家中國公司和一家馬來西亞公司協議,共同在印尼生產天膠,預計在未來5年投入11億4000萬美元資金的說法;另中方中化國際,也傳在南洋投資於天膠生產,並聯結相關方面建立供應鏈等,對天膠產業地位,都有莫大影響。
泰國在天膠產業方面,源遠流長,一向居於生產首位。即使在上次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百業蕭條,天膠價更一度遽落到每公噸545美元的27年最低價位。但泰國膠農仍咬牙苦撐,堅守這項南洋土特產,維持住天膠全球性戰略物資的地位。到21世紀來臨,中國崛起,拉動天膠需求飆升,價格也漲到3500元1公噸,且市場穩定。做為天膠生產第一大國,泰國今後如何穩定產量地位,並更進一步提升天膠附加價值,將經營體系按現代化要求運作,將是一種嚴格的考驗。
另一項名列進入中國市場前十大商品的棕櫚油,並不是南洋獨有的產業,卻是現階段南洋產量最多的植物油料。據產業期刊「油脂世界(Oil World)」估計,中國從2011年10月到2012年9月的1年期間,還將增加約75萬噸棕櫚油輸入,總計進口可能達670萬噸之多。由於數量大、價格高,迭次引起南洋各經濟體對棕櫚產業的政策調整。以往棕櫚油的國際市場不夠穩定,棕櫚油外銷以輸往歐洲做「生質燃料」為主。後來歐洲發現原以為是「綠色」燃料的棕櫚油,竟然轉折成了環境殺手。「綠色和平組織」更指摘,種植棕櫚破壞雨林,影響生態環境,全面呼籲停用,使棕櫚產業一度受到嚴重挫折。直到中國市場建構完成,棕櫚產業才又恢復生機,且更蓬勃發展。
棕櫚油市場因為國際石油價格變化劇烈、環保觀念出現異常轉折而受直接影響,且升沉起伏落差頗大。石油價飆高時,對全世界製造業形成壓力,生技燃料和家用產品遂把棕櫚油做替代品來源。乃使這項原不起眼的粗糙油料受到注意,以致2000年到2009年間,全球對於棕櫚油的需求激增到平均每年220萬噸,售價隨之攀高。隨後生技燃料雖放棄使用棕櫚油,但棕櫚油已悄然進入數百項家用品原料榜中。從珠光唇膏、嬰兒配方奶粉等,幾無所不包,都有棕櫚油成分。中國於2010年將天津建立成棕櫚油加工基地,在經濟發展中奠立穩固地位。從此棕櫚油有了莫大的安定市場,年年都有一定的增長幅度,各地棕櫚油都不虞滯銷了。
泰國產天膠,也產棕櫚油,在理論上這些特殊產品的優勢地位是可以大展鴻圖,建構為對國際經濟與有大貢獻的傳統產業。今後政府是否朝此方向制定可大可永政策,讓國家與產業界共蒙嘉惠,就要看當局的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