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海洋」切莫再淪為空談
2012-03-14 09:43:1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銀行(WB)」總裁佐立克日前在新加坡一項關於海洋保育的會議上,號召成立新的聯盟,提出「救救我們的海洋」新口號。由世銀指導,組織財源,支援健康永續的海洋。這一重要議題的出現,適逢日本東北福島海域爆發地震、海嘯、核能電廠輻射外洩的複合重災屆滿一周年。對於屬人類生命泉源海洋的新、舊摧殘劇烈輝映,足使大家驚悚萬分。海洋厄運衝擊到地球生存的基礎,再沒有積極的拯救行動就來不及了,每個人都不容輕忽關於海洋的議題。
世界銀行宣布成立一個新聯盟,以便改善對全球海洋管理時,佐立克曾強調,海洋是這個行星和全球經濟的生命泉源。但是歷來海洋遭天災人禍過度剝削,海岸線受到摧殘,礁石被汙染,更還有海水普遍溫度升高的威脅,幾沒有任何有效回補調節。他以嚴肅態度,說明「我們需要一句新的SOS口號,就是『救救我們的海洋』,自茲認真維護生命泉源。」新成立的救海聯盟,將由各個國家、科學中心、民間組織、基金會和私營部門組成。並由世銀指導,把現有的海洋保育計畫和支援力量匯集在一起,組織新財源並開發市場機制,將海洋可能帶來的利益換算成價值。用世銀籌集的12億美金經費,支援健康永續的海洋。佐立克這番輪廓性說明,言簡意賅,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不過,救救我們的海洋畢竟是個碩大無比的議題,而且知易行難,單由人類有意無意所釀成的汙染海洋禍害,就足以巔覆絕大部分努力的行動。譬如,今年3月11日,是日本東北福島海域遭超級地震,引發空前大海嘯,波及第一核電四座核反應爐輻射線外洩複合災害屆滿周年的一天。一年來這場複合災害給海洋製造多少汙染,核電廠為處理核反應爐災害,迄有多少含重輻射劑量的廢水再灌注入海,都是啞謎一團。這一場天災人禍的後遺症,將使大海有難以重歸以往澄淨的問題。至於為救災而「權宜」汙染海洋,如何為這種行為找到定位,更是難上加難,國際上應對此類嚴重事件,找出規範。
在拯救海洋的議題下做這般論述,並非是對救海洋感到氣餒退縮。相反的,循世銀組新聯盟的構想和行動,舉世都宜採取積極的態度,來應和拯救海洋的號召。世界銀行是世界級的金融機構,以救窮救難、活絡全球經濟為宗旨,有錢有權。所以由世銀出面整合世界各國、科學中心、民間組織、國際組織、基金會和私營部門等,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激勵各方面改善海洋管理、處理濫捕和汙染問題,可形成一股新動力,帶來新的希望。
事實上,海洋汙染演變到目前這種幾無可救藥狀況,是許多無奈事故累積而成的結果。早在佐立克登高一呼前,世界上救海洋的呼聲就不知凡幾。可是擺在世人前是愈救愈糟的一番景象,人類自己把生命的泉源弄得不堪聞問,豈不是自作孽。為杜絕海洋遭汙染,聯合國也設有負責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汙染的專門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但從1959年成立迄今,卻沒有像樣的表現。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對輪船航行於大海排汙的問題,還得有更具體的管理辦法。
把話題移到泰國,泰國是個不折不扣的海洋國家,不僅從首府曼谷可探足海水。泰國灣的海天一色、白淨沙灘和瑰麗離島,更是多少人夢魂所寄;另岸的安達曼海域,對印度洋和麻六甲海峽航行安全,又是何等重要。但是一般人對於要致力於維護海洋生態的觀念,竟然甚為淡漠,好像是事不關己的樣子。實際上做為濱海國家的子民,不積極參與拯救海洋行動,除了前述感情上的牽連,也有陸沉、海水酸化、季風模式變化的危機,影響嚴重且莫測。而且除了當代,還有世世代代的後代子孫,救救海洋不能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