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留下的中共18大印記

2012-03-15 10:21:1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舉行的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兩會,接連於13日、14日閉幕。這次北京兩會既有全球經濟態勢下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轉捩,又有重慶王立軍事件這類突發事變的衝擊,還有中國國內諸方矛盾帶出的改革挑戰,是以吸引內外上下廣泛關注。然而這次北京兩會,最重要的產出,是留下有關中共18大的印記。
 
北京的兩會開在早春,中共18大預計開在初秋,中間相隔一個漫長的苦夏,兩會怎麼會為中共18大留下印記呢?如果留下,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印記?
 
先要看北京兩會屬性及其這次的特色。中國的人大號稱最高權力機關,中國的政協號稱最廣泛代表性的參政議政平台,而中國的基本政體是執政黨中共領導一切,其領導方式,則是透過人大和政協會議,來將中共黨的主張和決定轉為國家意志。雖然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和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作用,仍備受質疑,但全國人大會議和全國政協會議,以及圍繞這兩個會議激盪起的民意,是中國一年一度最廣泛的社情民意大展示,也是中國一年一度最熱烈的國是大討論。
 
而這次兩會,又是本屆中國人大、政協的最後一次會議,明年3月即行換屆。一方面,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或是留下最後的秋波,或是為自己下屆連任築台造階,決定他們有更活躍的表現。另一方面,即使扮演這兩會中被監督者的政府,也是本屆最後一年任期,也要有最後一躍,包括作為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都對政府最後一年任期,作出種種承諾。
 
更特別的,還是這次兩會與五年一度的中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有特殊的起承轉合關係。也是因為中共「黨領導一切」的一黨專政,不僅由中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路線方針,還要有中共黨的人事新格局,來決定人大、政協的新班底。
 
於是,這次人大、政協兩會,就成為一個本有特色更加特殊的政治舞台,甚至可以說,所有的表演表現,都圍繞著中共18大而來,由之烙下深深的印記。
 
這種印記,主要表現為兩大方面。其一,中共18大的召開,不僅是簡簡單單的換屆,而是中共領導層的又一次代際更替。這種更替,不僅要換人,還要換腦。所謂換腦,就是說五年一度召開中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照例需要對中共黨的政治路線、指導方針、重大政策等作出檢討,確定必要的調整甚至轉向,在領導層換代之際,更是所謂承上啟下,即傳承和創新的重要關頭。
 
其二,作為中共18大前最大型的政治集會,北京兩會會內各種主張、會外各種訴求和呼籲,有最集中表現。如這次會內會外,都在熱烈討論官員財產申報的問題,方方面面或作出不同的解說或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對中共18大將討論中共「黨的建設」,勢必提出新的要求。又如,這次人大會議修改刑事訴訟法,釀成一場重大的法治討論和爭議,這對中共18大政治道路中的法治方向,不能說沒有影響。再如,這次兩會,改革形成強勢聲音,在任的領導層有把握最後機會,推動改革的表態,除為自己這一屆班子留下改革的政聲,也對中共18大後是否重續改革前緣,埋下伏筆。
 
當然,最深的印記和最大的伏筆,還在人事。每次中共黨代會前的兩會,其實是一個最大的拉票會和造票場。其技術性因由,是在現行體制下,中共黨的領導集體由黨代表選出,而未來的中共18大代表,其實大部分正是這次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所以中共18大前的兩會,相當於一次選前拉票大會。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民主有限,中共黨內選舉民主更有限。但走向民主化、透明化的壓力日大,而中共黨內也有順應民主化潮流的聲音。所以未來的中共18大,在選人上會有一定的技術性進步,在定人上會相應順應黨心民意。於此這次兩會,也相當於中共18大前的選前造勢大會。
 
於此,北京兩會的喧囂已息,但北京兩會的餘韻正在飄盪。仔細辨識北京兩會的18大印記,就成為一門艱深的功課。
 
关键词:北京留下中共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