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廠災害引發廢核爭議
2012-03-16 10:11:3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去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日本從東北到九州地區,都感覺到天搖地動的強震,強度是日本觀測史上最高的芮氏規模9。
大地震的犧牲者1萬5854人,失蹤者3274人,目前處於避難狀況下的民眾共34萬3935人。氣仙沼市人口大約7萬人,在這次地震有1400人喪生。破碎沉陷的家園,重整舊山河,不知要花多少年!
而這次大地震更令人耽憂的問題是,地震造成了福島核電廠核災,事隔一年,福島居民依舊生活在輻射恐怖陰影中。他們不敢吃當地的蔬果,要跑遠路去買蔬菜;不使用自來水,每月花125美元購買外地運來的瓶裝水,居民生活於不安中,人人知道他們是和一個隱形的敵人「核輻射」,生活在一起。
福島第一核電廠已關閉,但輻射仍在外洩,只是速度較災變發生時減慢,它不會立即致命,但多年後可能因此致癌或產生其他疾病,這種不確定感令人心生恐懼。
日本是世界第一個遭遇核災害的國家。當年日本軍閥瘋狂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美軍為了結束戰爭,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使成千上萬無辜日本百姓首次嚐到核災害。所以,福島核電廠災害對日本人來說並不陌生,這使日本人感受良深,在日本社會中,已響起向核災害宣示永久告別的呼聲。
二度遭受核災害的日本人,把這個國家徹底推向了「脫核」的十字路口。脫核還是不脫核,已經成為每個日本人必須面對的選擇題。
基於安全考慮,日本國內54個核反應堆只剩下3台在運作。而最後的這3台,也將於今年4月關停。
據媒體估計,核能發電佔日本總發電量的30%,如今抽離了這30%的發電量,對整個日本經濟及民生,都將產生莫大的影響。據估計,到了今年7、8月份,關西地區一帶將至少面對11天的電力不足。而在東京首都圈,節電戰已經打響,宣傳啤酒不放入冰箱,改用節能燈泡,鼓勵員工在家辦公,提前下午四點下班,餐廳、商場打出四點檔特惠等等,日本人正在適應逐步無核的生活。
日本核電關停後的巨大缺損將不得不依靠火電來補充。據統計,關停54個核反應堆之後,日本將必須增加3兆日圓的燃料費用於火電,還將額外排出每年2.1億噸的二氧化碳。
面對伊朗局勢緊張,日本首相不得不緊急召開能源會議。政界憂慮,一旦美伊開戰,霍爾木茲海峽封鎖,石油價格上升,日本火電的買單費也將水漲船高。事實上首相府語音剛落,日本各種燃料用油價格已普遍上漲逾10%。許多日本企業已試圖遷移海外,大家驚呼大地震之後令日本產業空心化日趨嚴重。
但這一切,僅僅是日本無核化的開始。雖然,太陽能、風能可以作為長期能源規劃,但這些再生能源價格高昂。當下日本核能為每度11.46日圓,而太陽能則為每度45日圓。但為了日本人的後代子孫,日本最終必須徹底作出棄核的決定。
令人感到怪異的是,在日本廢棄核電的同時,不少國家向日本購買核電設備。新訂單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南韓與越南。歐洲德國、義大利和瑞士已承諾降低或結束核電計畫。英國卻仍繼續興建兩座最先進反應爐,美國也同意在喬治亞州興建兩座反應堆。而台灣200個民間社團舉行了一次萬人遊行,提出「核災降臨,一切歸零」的口號,這是走在前面的義舉與善事,值得讚揚。那些仍在興建核電廠的國家,他們或是抱著僥倖心理,期望災難不會降臨,但以人民的生命作賭注,這是最要不得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