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因應美韓FTA的新形勢
2012-03-26 13:08:0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已經生效,這個多年以來即已掌握到的變數,現在已經如期如實的發生。由於長久以來台韓在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策略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自從雙方同時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起,就是處於高度競爭的局面。所以,韓國的此一進展,對台灣影響甚鉅,必須審慎應對。
再加上,美國不但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而且也是台韓最主要的出口國,因此美韓FTA一旦生效適用,對原本尚可互有輸贏的情勢,必然產生傾斜效應。這絕對是政府、產業界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雖然,政府當局目前正陷入美牛的困局,但也不應該因此而忽略此情勢的嚴重性。
根據經濟部最近在國民黨中常會的報告指出,美韓的FTA將造成台灣GDP減少0.04個百分點,面臨威脅或衝擊的產品占年度輸美總值9.78%,金額33.68億美元。相對的,韓國GDP預估可增加0.42%。此外,影響台灣對美國出口高達30億美元,將近新台幣1000億元;投資方面也恐怕會提高外商到南韓的意願。在台韓原本就緊張的競爭關係中,必然帶來我消彼長的效應。
再往前看,韓國已經與歐盟、東盟組織簽訂FTA,之後又預計與中國大陸和日本簽訂三方的FTA,屆時兩岸已簽訂的ECFA優勢就會被抵消。所以在區域性自由貿易化的競爭一直持續不斷的推進中,絕對不能因為稍有進展,就停滯不前。這是面對韓國與美國簽訂FTA,首先必須建立的心防,不可鬆懈。
面對區域化的趨勢,台灣應該用最大的決心,擬訂各種可能的因應策略,同時應該內外兩面同時作戰,更要內外相互掩護,有時對內要同時擁有一個以上的自由化議題,當甲案遇到阻力時,即便暫時收兵,也要作好圖謀乙案的戰術布局,並等下次機會來臨時再度闖關,如此交互運用,或許才能有所突破。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新的行政團隊在馬總統520新任期還未正式展開之際,民調就已經被美牛問題打趴。今後還有許多自由化政策要推動,許多硬仗要打,在沒有太大的在野黨施力下,執政黨就自亂陣腳,絕對要引以為鑑。
緊接著,外勞問題仍然重蹈欠缺戰術布局的覆轍,實在不能再掉以輕心了。最近,由於經濟部長主張外勞在勞基法上與本勞基本薪資脫鉤的政策風向球,不料卻先後引來行政院長、勞委會主委,甚至還驚動馬總統的政策表態,又是一場行政團隊對可能引發高度爭議的政策,欠缺溝通協調就關閉政策主張的反面教材。
在這樣的政策形成過程中,什麼時候該在什麼論點上打住,並導引到設定的目標,都需要團隊事前縝密的策畫及精準的演出,即便辭職以捍衛立場的表態,也應該成為團隊政策推演的一環,而不是政務官的個人秀或圖個人去留的快意而已。
其實,以台灣對外貿易的實力來看,絕對有能力迎接開放的挑戰,但是長久以來,在欠缺完整的戰略、戰術規劃下,再加上公共政策的主導性、主動性、正當性、說理性上的不足,以及輿論成熟性的不夠等,已經成為公共政策行銷上的弱點,這對推動或處理今後的自由化政策,都是很大的包袱。
認真來說,現任內閣上台之際,蜻蜓點水式的講座已不足以因應挑戰,對於實際面對的問題,必須集合相關決策首長直接當面尋求解決方案與共識。這種實事求是的團隊決策模式必須儘快建立,才能勉力推動難度極高的自由化政策;否則,就不必談對美韓FTA的因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