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反左走 中國經濟靠右行

2012-03-30 10:38:5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那天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突然反左,一天後薄熙來被拿下,大家才明白底蘊何在。而過去一段時間,左風急煞,毛左份子有的躲起來,有的出逃。與之同時,中國社會又颳新風,叫回顧文革,不少人把文革那荒謬、可恥、悲慘的一幕,重新撕開給大家看其是多麼可怕。
 
北京一個極左派粗口教授,被國安當局留置五天,人是放出來了,他拿重慶當局百萬元人民幣「課題費」,為「重慶模式」及相關事宜張目的事,也就此曝光。人們這才明白,原來新時期的極左路線,也得用經濟手段來鳴鑼開道。 
 
今天的中國出現反左之風,是偶然因素牽出的必然結果,就算王立軍沒跑到美國領使館,就算薄熙來不因此事被拿下,中共十八大前,還是會出現權力之戰,左右之爭。因為中國的發展,已經走到這樣一個是進是退的十字路口。
 
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出現這一反左的政治變局,對中國經濟有沒有影響,如有,影響何在?回答這個問題既易且難。其易,易在中國大陸的體制以及體制的運行,其實是政經不分的,政治別說大變,就是有點風吹草動,經濟跟著就是一把野火燒起來。 
 
今年是鄧小平南巡20周年。可以回憶的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也是以反左為基調,要求別再什麼「姓社姓資」。鄧小平回京不久,一天在小型會議上,當時的北京市長陳希同,拿出一份報紙複印件,傳達非正式的「南巡講話」,跟著北京市就動作起來了。再往後,是中國大陸全面確立的市場經濟。今次中共反左,跟當年的鄧南巡暫時還不好比,但20年一輪迴,多少有些相似,就是中國大陸那時和這時,都走在一個十字路口,不是進就是退,這個路口既是政治的,又是經濟的。
 
今天中共反左,多少有權爭意思,但這不是落後而是進步,因為權爭不再圍繞空泛的意識形態,而權爭除為維利,還可以用來引導方向,中國也確實需要新的方向。是走「重慶模式」的舊路,還是行市場化改革的新途,已在展開討論。 
 
於此,影響肯定是有的,分別只是大或小、深或淺。而中共在政治上左右搖擺之際,中國大陸的經濟也在左右搖動。經濟上的左或右,現在只是代名詞,其左,說淺點,是回到計畫經濟,固守國有企業的壟斷,近年所謂「國進民退」,是其總結。說深點,則是現在一些改革派人物聲討的權貴經濟、國家資本主義。
 
近期,圍繞著改革進退,中國經濟界有連場大爭論,其中一場,是國有企業改革大爭論。有人認為,國有企業是未來中國經濟成長和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今天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國企,扭曲了資源配置,加劇了結構失衡,妨害了公平競爭。這種狀態的存在,削弱增長的可持續性,導致增長的代價更加高昂。而解決之道,就是實現國有企業民營化。 也有人認為,這是在妖魔化國企和試圖消滅國企,進一步摧毀公有制經濟。有人批評社會上把國企當特殊利益集團仇視愈演愈烈,是在製造民眾之間的矛盾,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十分危險。 
 
在這些重大爭論之外,似乎可梳理到中共領導層的改革脈絡,那就是在妥善處理突發危機後,在基本保障政權穩定前提下,在出台系列政策確保經濟穩定成長下,還是要謀畫經濟體制層面的重大改革,同時以經濟體制的重大改革,來喚取民眾支持,為政治體制改革新動作創造有利的條件。這些經濟層面的改革,在顏色畫分上就是這些年被看做比較右的,或者說是以市場經濟為基本取向的,比如說適度縮小國有企業的規模,以改革和市場化的方式來打破國有企業壟斷經營,在政策層面上和資源分配的層面上,為民營經濟創造發展壯大的條件等等。
 
如果這些改革進展順利,當然可以循經濟自由化的途徑,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目前在爭論聲中,經濟右行態勢初現,但絕不會有現成的坦途,國家發改委近期有關改革的文件,就隱現保守之態。左的勢力會不會有反撲,也難預料。
 
关键词:中共政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