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16字箴言講信修睦

2012-04-03 09:07:4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應邀參加海南博鰲論壇,受到高規格接待,並與對岸下屆總理的熱門人選李克強會晤。有如當年蕭萬長會見胡錦濤時唱出16字箴言,吳敦義也有16字,即「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這是繼吳伯雄此前會晤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之後,兩岸高層再次互動。
 
如果考量吳伯雄此前在北京提出「一國兩區」,未見胡錦濤,包括國台辦在內相關對台事務的官員有任何正面回應,卻在島內平地掀起三尺浪,馬英九還親自站出來表態,即「一國兩區」的概念操作已逾20年云云。吳敦義此行也就不能僅止於參加博鰲論壇,而在有效地傳達並聽取訊息。
 
一個值得參考的訊息是吳伯雄返台後,並未直奔總統府,也沒有任何公開言論。換言之,吳伯雄尚未當面向馬英九傳達有關對岸之於「一國兩區」的任何反應,也不再談論「一國兩區」。吳敦義啟程前,馬英九接見參加博鰲論壇代表團團員,也沒有提及「一國兩區」。
 
對照相關吳敦義出訪前的訊息,或謂吳敦義將會說明馬英九未來四年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理念架構,除開兩岸交流議題外,其中有一句很緊要,就是要:「建立高層互信」。從「一國兩區」轉入「高層互信」,再在16字箴言中傳達「講信修睦」的概念。這不能不說其中必有文章。
 
國台辦主任王毅或許講得清楚些。在接待酒會上說:一個重要和基本的著眼點是,應該進一步維護、鞏固並不斷深化兩岸雙方之間的政治互信,這樣才能為推進經濟合作,以及解決經濟領域的各種問題提供更堅實的保障,營造更有利的環境,獲得更穩固的民意支持,產生更持續不斷的動力,相信兩岸有志之士都能為此不懈的努力。
 
誰是王毅口中的「有志之士」,台灣方面馬英九應是北京眼中的首選。如果沒有政治互信,兩岸持續的經濟合作及保障,可能都會出現障礙。問題是:兩岸的政治互信在那裡出了問題?顯然兩岸當局對此都高度關注,甚至焦慮會否出現變局。
 
如果說吳伯雄轉達台灣方面的「一國兩區」引發北京誤解,相信這還僅是一個表象,而是馬英九連任總統前後,涉及兩岸關係的闡釋和論述,已碰觸到北京的神經,在顧全大局的情況下,又未便發作,至少要能保住兩岸和平發展的勢頭,不能倒退。
 
兩岸政治互信或就出在台灣方面有關兩岸的政治論述,經常出現反覆和遲滯,連「九二共識」的基礎都出現傾斜,那就是「一中各表」的「各表」究竟該如何表述。向胡錦濤當面提「一國兩區」看似「各表」,實為「互表」,胡錦濤又如何公開回應。
 
就兩岸默契言,台灣當局以中華民國自我表述,在統一之前,這是「求同存異」的「存異」,況且以中華民國憲法作為各表的依據,但若當面陳述「各表」,等同要求胡錦濤與吳伯雄「互表」。這不是「默契」而是「明白宣示」。「存異」也成了「求異」。且必要注意,北京從未在兩岸正式接觸場合中明言「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吳敦義重申「求同存異」自屬回歸性的表態。
 
如果再加上「洽簽和平協議」的回收,視「平潭特區」為對台施行「一國兩制」試驗區的種種質疑和負面評論,洽簽兩岸文化交流相關協議的滯後,都讓北京警覺,未能一廂情願的樂觀兩岸和平發展在方向上不會走岔。
 
吳敦義行前傳達出要建立兩岸高層互信,當李克強的面再提「講信修睦」,意指兩岸高層互信猶待補強,這究竟是在那個環節出了狀況,吳敦義當然無法明示,但若從「一國兩區」未再見諸兩岸領導人接觸的場合或可了然。
 
至論吳敦義提到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話題,李克強分兩段回應,一是平等協商,一是憑中華民族的智慧可以解決,更是話中有話。兩岸高層互信就不僅是「講信修睦」的政治修辭,而在如何兌現「默契」,後續觀察就在馬英九5月20日的第二任就職演講如何鋪陳。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