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東盟整合行動推向制高點上
2012-04-10 17:31:0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南亞國家聯盟一年一度的高階層會,日前已告閉幕。由於媒體的新聞排擠效應、或因各方對訊息所強調的重點有差別,一般讀者並不容易普遍得到這次年會的較完整資訊。從結束會議後發表的宣言中,所接觸到的內容似更有限。但東盟現階段的處境,正是主客觀情勢不時出現重大變化的時候,也是東盟要在2015年前將多元化的東南亞地區,完成經濟整合、以及部分政治與安全統合共同體的關鍵時刻。東盟行動旨在防杜擁有5億人口的區域,陷入重大風暴中,成敗影響很大。但展望前程,可資運用的時間已不多,而相關進度離各項目標還遠。若具決策地位的東盟年會,繼續以讓外界「無感」的態度作業,或不能將東盟整合行動置於制高點上推展,造成整合目標落空,將會使曾殷殷期待的區域內居民大為失望。
東盟整合的目標是具體而且有高瞻遠矚分量的,東盟領袖所簽署畫時代意義的憲章,若能正式生效,將使東盟取得國際談判和來往的法律地位,憲章藍圖也臚列貿易、投資、環保和其他領域的共同談判守則。透過規範,讓東盟變成為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會員國之間的貨物、服務、投資、資本可自由流通。這樣一個高規格的單一自由貿易區計畫,在各項資源豐碩的東南亞出現,其所擁有的5億人口市場,將來在國際的發言權實很可觀。而建立自由、開放的投資體制,則又是東盟提升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與內部投資競爭力的關鍵。如此的整合目標,算為高瞻遠矚是當之無愧的。
但是原訂東盟整合的限期,只還剩下2年,其整合過程所要求於「前段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6國的進度,是要於2010年大幅放寬航空運輸、電子商務、醫療和觀光等產業的貿易與服務限制,並在2013年前擴及服務業等。目前除了取消產品關稅讓外界略有所感之外,其餘項目是否認真而普遍實施了,是應加以公開檢驗的;另「後段班」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等4國,得到5年寬限以適應開放的時間,是不是就能充分完成整合準備,也使人惦記。東盟憲章有「到2015年我們將建立一個無邊界的生產基地和單一市場。屆時產品、原料與人員將可自由穿越國界」的紀錄,應莫使跳票,才能取信於國際,建立地位。
東盟立案整合為法定組織,時間並不算長,但經歷的迂迴曲折卻多。最初藍圖是要變身仿歐盟的「共同體」,但從美國掀起世界金融海嘯、釋出寬鬆貨幣政策、歐盟債務一發不可收拾等一連串事故後,就不見東盟再提仿歐盟,相信是對原規畫正斟酌修改或調整。歐美體制既不可取,東盟各經濟體在危競震撼中,反能逆勢操作,使區域內若干基礎相對健全的經濟體,躋身於新興國家之列。這樣的轉折,是靈活運用時勢,累積發展經驗,進一步合作開拓新境界,有可喜的一面,東盟領袖不加以說明,讓各方得到明白概念。
尤其,從東盟邇來的表現,似乎有了面臨瓶頸的徵兆。在歐美經貿衰頹一蹶不振,中國、印度市場放緩,國際油價飆升和通貨膨脹影響下,新的考驗轉變成為發展阻塞,一時頗有施展不開的樣子。此其中只有泰國還有大開大闔的氣度,大方祭出以720億美元在5年內重點推展建設關鍵基本設施的計畫。舉凡興建高速鐵路、建構陸上各級公路網絡、整治水資源設施。這種擴大公共投資,以化解大型經貿困厄的策略,外界雖不陌生。但只見泰國當局在歷經綿長水災、生命財產損失不貲後,還能調集資金,乾坤一擲,當下應屬難能可貴。而其他經濟體也宜在共同目標下,做積極表現,使區域經濟整合步伐維持正常,無落實之虞。
這就是輿論期盼東盟能為達成崇高目標而振奮精神,把東盟區域經濟整合放置到制高點進行的道理。大有逆勢成長的經驗、有隨著亞洲崛起建立起來的基礎、有經貿發展的廣大縱深腹地、更有由金磚國家凝聚成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迴聲應援。區域內各經濟體的政府和人民,切莫妄自菲薄,要把握住難逢機遇,時時做出令人有感的績效,為區域經濟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