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互設辦事處效應大

2012-04-23 09:56:3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經濟部和大陸的商務部日前同步發布兩岸互設經貿辦事處及相關規範的訊息,大陸的名稱是「台灣非企業經濟組織在大陸常駐代表機構審批管理工作規則」,台灣則為「大陸地區經貿事務非營利法人或團體或其他機構來台設立辦事處許可辦法」。這是兩岸簽署ECFA以來,跨出極為重要的一步,非僅有利於兩岸當局的互信而已。
 
若以兩岸和平發展及互動聯繫最近的東亞時局,可以看到兩岸互設辦事處的巨大效應,即有效地擋住了一股意圖把兩岸拉開、拉遠的國際潛流。或謂馬英九所以遲疑不決乃至回收兩岸洽簽和平協議的構想,就是出於美國巨大的壓力。兩岸互設辦事處至少可以通過制度面建立常設機構,雖然初期的作用僅限於經貿領域,但象徵意義十足。且兩岸非營利辦事人員常駐常往,至少可以從另一側面有效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有效帶動兩岸愈走愈近。
 
出於中西政治文化的巨大差異,加上制度面的不同設計,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體制經常藉此妖魔化中國的崛起,民主化的台灣和對岸愈走愈近,自非西方體制所樂見。兩岸和平發展對照東亞形勢的變幻,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美國對北韓發射衛星和印度發射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導飛彈在態度上的巨大反差。北韓諸多作為固不足取,也難取信國際社會;但印度製造的戰爭會少於北韓?印度的民主制度又於多數處於貧窮線下的印度普羅大眾有何實惠?試問美國何以對北韓有強烈反應,卻容忍甚至優遇印度發展核武及投射系統?
 
另一對照是北韓究竟是中國的盟友還是負擔。就實況來說,北韓擁有核武和飛彈,最受威懾的除了南韓就是近在咫尺的北京,美國針對北韓在日本和南韓有任何戰略部署,其實由東而西在方向上也是針對北京。印度建軍向來視中國為最大假想敵,而且不諱言洲際彈導飛彈讓印度躋身軍事強國之列。但北京非但要求各國對北韓要有所克制,對印度試射可以涵蓋北京的洲際彈導飛彈也依然視印度為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表明中國無意藉故尋釁或主動挑起爭端。再看南海黃岩島,菲律賓出動軍艦和中方對峙尚未落幕,雖然中方堅持和平解決,美菲的聯合軍演已經拉開序幕。中方以具體行動詮釋中國的和平崛起,但美國重返亞太的軍事部署幾乎都直指中國。相對而言,兩岸和平發展在每一個階段,走出的每一步,都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除「重返亞洲」的軍事部署外,且有意以海上安全為名,在南海找到介入點,菲律賓立即受到鼓舞。印度、日本也想扮演具有分量的角色,都想通過戰略合作關係以不同的途徑介入,而這只可能製造敵意和危機。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日前訪美時大放厥詞,即東京都已決定買下釣魚台並就近開發漁場,且派定若有反對者,就等同宣戰。石原和日本政府若一意孤行,可以預料南海之外,東海也將出現巨大危機,為了維護主權,也會是兩岸的共同考驗。
 
兩岸互設辦事處就預定時程落後了一個季度,距兩岸洽簽和平協議更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可以預期兩岸經貿互動還有許多障礙,不論是心理面還是制度面的,都需要極大的誠意來克服。而且可以相信,兩岸互設辦事處的商談過程必然歷經折衝,但在程序上,畢竟走完了這一段。設若在可預期的未來,兩岸可以在軍事上化解不必要的敵意,設立軍事互信、政治互信機制,從而確保兩岸和平發展,就東亞局勢的變幻莫測言,又非僅具有極高的安定作用而已。
 
台海兩岸互設經貿辦事處,就程序言,是既定的一小步;但就外顯的周邊效應言,當可視為一大步!
 
关键词:台海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