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向左轉對歐盟對世界並非有利
2012-04-25 10:35:5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束,不出所料,總統沙克吉因為醜聞不斷,爭議連連,沒有輕騎過關,反而在得票率上,落後社會黨候選人歐蘭德兩個百分點,以至於引發法國政治向左轉的憂慮。其實,歐蘭德雖然近年作為左翼政客在法國政壇崛起,但他完全是因為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卡恩涉嫌性侵犯事件退出總統大選後,才上陣挑戰沙克吉,這樣的得票率,顯示反沙克吉的選民越來越多,這對沙克吉的連任是一個噩夢。當然,我們如果仔細分析第一輪所有候選人的得票率,可以發現中間偏右的選民人數仍較左翼為多,如果這些選票在第二輪投票中成功轉向沙克吉,那麼其當選的可能性還是很高。關鍵在於中間派候選人貝魯的支持動向,因為他在第一輪的選舉中,獲得接近10%的得票率。
不能否認,沙克吉在執政過程中,其個人風格和生活方式確實引發很多爭議。但是,如果社會黨候選人在第二輪選舉中勝出,這不僅是阻斷沙克吉個人的政治野心,更重要的是,它將給歐盟和世界局勢帶來重大衝擊。事實上,歐洲因為希臘債務危機引發金融風潮之後,經濟低迷,失業率高漲,造成了局勢嚴重動盪。作為歐盟的主要國家,法國經濟雖然沒有德國強大,但德法聯手,企圖挽救歐洲經濟的崩潰,這就迫使他們向希臘、葡萄牙、義大利等國,採取削減支出,減低赤字,減少福利,平衡預算的比較右翼的經濟管理政策,以此來力挽狂瀾。一旦沙克吉敗選,社會黨上台,勢必改變這種削赤強身的震盪療法,再度強調社會公平和福利政策,在這種連鎖效應之下,本來已經開始奏效的政策,將會鬆弛,並引發希臘等國的左翼勢力再度抬頭。如此一來,歐洲債務危機出現的「一絲曙光」,將會黯淡下去,德國獨木難以支撐歐盟這座大橋,歐洲風浪再起,世界自然難以安寧。
歐洲經濟之外,西方國家的外交,也會隨著沙克吉的可能下台而產生巨大動盪。沙克吉上台後,以拿破崙自居,在外交上採取強硬的干涉政策,尤其是在北非中東出現「阿拉伯之春」運動後,沙克吉在軍事干預利比亞等國家的問題上,堪稱悍將,甚至走在美國的前面,以至於國際社會驚呼,法國要「重回北非,重回中東」。如果沙克吉下台,這種外交政策可能會打上休止符。如此一來,整個局面將為之改觀,這對歐洲和世界局勢來說,也不是小事情。由此可見,沙克吉的政治前途,其影響已經超出法國,而是關係到歐盟的大國,中東的大局。這是沙克吉五年執政,給法國帶來的「好處」,讓法國重新嘗到了大國的甜頭。
但是,說到底,選舉就是經濟議題為主的事情。法國目前的政府財政情況惡化,失業率高居,競爭力下降,赤字嚴重,這些問題沙克吉無法否認,也躲不過去,在第二輪投票前的兩個多星期,沙克吉不能再出個人生活上的醜聞,同時要努力做中間派領袖的工作,其中不要排除當選後與中間派分享權力的可能性,把中間選票拉回來。當然,對極右翼的選民,也要苦口婆心,告訴他們極右翼路線只會分裂法國,造成國家的極度動盪,甚至走向偏差,只有他的中間偏右路線,才能讓國家度過金融危機的動盪,並挽救歐盟的前景,使法國真正強大起來。
對華人來說,他們對沙克吉的政策是滿意的,因為他反對懶惰,反對無休止地拿福利待遇,主張自由市場,多勞多得,這對勤奮努力的華人來說,自然就是機會。因此,在第一輪投票中,華人大都投了沙克吉的票,但是,這場選舉還沒有結束,華人應該再接再厲,在第二輪選舉中不要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