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馬英九連任的就職演說

2012-05-02 10:05:5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總統連任之日即將到來,據報導5月20日當天只有就職典禮和國宴,沒有慶祝大會,也不會施放煙火。可謂低調至極,完全符合馬英九個人修齊治平的節儉哲學。但就台灣油電雙漲激出的底層民怨,開徵證交稅得罪利得大戶,馬英九似乎也沒有理由大肆鋪張。
 
但身為領導人,馬英九沒有理由不為老百姓提供願景,讓人民可以從生活周遭感覺到施政規劃和目標。拉高層次,必須指出,任何一位能留供後之來者緬懷的偉大政治家,必有偉大的心靈號召,必有偉大的陳述,雖不能至,也要能心嚮往之。馬英九的歷史地位固不必通過一篇文章來確認,但就職演說不能不說是一篇大文章。
 
這篇演說辭當然不必給美國人事先過目,當然也不必非讓北京滿意,但必要讓台灣人民有感覺,且要能向中國的歷史文化交代,向自己身為領導人的基本職責和個人良知交代。一篇大文章不在文筆而在內容和格局,馬英九或許已有腹稿,或許已傳閱很廣;但令人擔心馬英九或許還受制於現實,還很想面面俱到。
 
況且更現實的考驗就在眼前,從民生議題痛苦指數的緩解到社會公平正義的伸張,馬英九都得使出渾身解數。講得實際點,馬英九得滿足來自四面八方的期待,但問題也出在這裡。可以明顯看到:馬英九應該擁有的勝選紅利,在選後未見顯現,主因究竟出在馬英九的個人風格,還是形勢使然?反對者當然不會饒過他,但支持者似乎也沒有持續支持的熱情。
 
從許多跡象顯示,馬英九施政最近有使不上力的困擾,但馬英九不是大權在握,沒有連任壓力的領導人嗎?這是馬英九不知用權,還是和現實脫節,更妙的是有些部會首長竟然會說,看了報才知決策風向,這是否暗示馬英九的決策圈太小,而且還涉及用人哲學的信任度。
 
必須指出,馬英九似乎過於在乎外部評價,少有內在判斷和堅持。其次是馬英九的個人操守毫無瑕疵,卻未能帶動一個積極有為的施政團隊,乃至出現內閣成員運動媒體放話爭權,立法院表決擁有多數優勢的執政黨竟然受挫。何以會出現群龍無首的現象,馬英九難道沒有責任,不該概括承受?
 
馬英九或許以為這是政治上的妥協,民主政治就是妥協政治。試看綠營的大型抗爭不是減少了許多,台北街頭少了抗爭不是祥和了許多。妥協再妥協,反對黨能鬧的議題大減,也無從升溫,這才轉向民生議題,追求公平正義,不也是建立朝野共識的必要途徑?況且民進黨不也試圖轉向,若真能化解「台獨」於無形,這才是從根本解決問題,難道不該肯定?
 
馬英九或許以為若能犧牲個人身段,可以換得民主社會的基本共識,調和各方利益,降低社會衝突,應是可取的。但身為領導人必要有明確的施政方向,妥協可以降低衝突,但不能解決問題,要能通過妥協排除施政障礙,而非面面俱到,乃至粉飾太平。
 
馬英九如何自我定位從而看待第二任任期,外界不得而知;但從勝選以來的作為觀察,可以看出馬英九口中的「大刀闊斧」和「脫胎換骨」似乎難有可能兌現。各方最關切的兩岸和平發展如何跨出下一步?或僅能就經貿和文化領域選擇符合先易後難的項目,關鍵所在的兩岸政治對話則難有實質進展,「九二共識」或僅限於「一國兩區」、「兩岸同屬一中」原則性宣示。
 
為了和在野黨領袖對話,為了赴立法院發表國情報告,馬英九不能沒有身段;但5月20日的就職演講,馬英九不能沒有格局,不能沒有使命感,且必須有一以貫之的施政方向和宣示。這只能期待馬英九能跨越台灣民主化的偏安格局,眼光不能僅及於眼前而無宏觀歷史的認知。若要期待馬英九的就職演講,這就是關鍵。
 
关键词:期待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