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禁得起突發危機的考驗

2012-05-04 10:02:1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陳光誠逃亡事件發生後,美國方面保持沈默,拒絕做出任何評論,而美國國會則促北京保護陳光誠的安全。有意思的是,王立軍避入成都美領館的時候,正值中國國家副主席、18大新的領導核心習近平即將赴美訪問,所以中美雙方均保持低調,不願意一個突發事件,影響了中美外交對話的既定行程。而事實證明,習近平訪美獲得巨大成功,絲毫沒有受到王立軍風波的影響;這次陳光誠可能避入北京美國大使館事件,正值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和財長蓋納要率團走訪北京,與中方進行年度美中戰略經濟對話,雙方依然保持低調,不讓事件影響大局。
 
儘管外部世界大肆炒作中美關係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遭遇的種種不測風雲,但北京和華盛頓不為所動,採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淡定立場,以不變應萬變,一切按照原來的計畫進行。由此可見,美中關係已經進入穩定的互動期,雙方著眼大局大勢,不被眼前的突發事件牽著鼻子走,也不被國內的鷹派或者民粹主義牽著鼻子走;這是雙邊關係穩定的體現,也顯示北京和華盛頓決策者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看問題,這對兩國是好事,對東亞是好事,對世界來說,也是好事。試想一下,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中日之間、中法之間,早就在外交上引發連鎖反應,既定的外交行程也會中斷或者生變。這就說明,北京和華盛頓都清楚,中美雙邊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外交關係,不能隨意改變。
 
事實也是如此,從目前局勢來看,中美關係的最大關鍵還是經濟問題。美國經濟復甦沒有起色,中國經濟增長也逐漸放緩。經濟問題解決不好,歐巴馬的連任之路會十分坎坷,而中國的眾多社會問題,也會因此而加速爆發。可見,經濟問題,才是中美兩國最大的「政治問題」,其重要性遠遠超出王立軍、薄熙來事件,也超出陳光誠事件。兩國的經濟關係,需要彼此理解,也難免彼此競爭,但不能玩零合遊戲。說穿了,為了經濟、地緣外交問題、軍事合作問題,甚至人權問題,都可能成為雙方戰略利益交換的籌碼,都可以放到檯面上交涉,這就是大國政治,大國外交的現實。
 
中美關係的次要議題,顯然就是南海爭端和釣魚島爭端。很顯然,菲律賓、日本等國,敢於在南海和釣魚島等領土爭端的問題上,不斷挑戰中國的底線,主要還是因為美國的撐腰。為了防止中國向海洋的擴張,美國確實想要在中國周邊建立圍堵中國的戰略鏈條。要打破這種圍堵,中國應該採取兩手策略,一是讓中美經濟融合加快,彼此依賴和信任加深,以至於讓小國無法利用大國的矛盾見縫插針;二是明確畫出動武底線,在領土問題上寸步不讓,並讓美國充分瞭解中國的「核心利益」與「基本立場」,嚴防美國誤判。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外交途徑,與鄰國解決海洋領土糾紛。要知道,中美兩個大國的圍堵與反圍堵,崛起與衰退,將會持續一個很長的時間。
 
中美關係的第三個議題,就是人權議題。美國在世界上稱霸,卻又用人權議題打壓對手。對此,中國要放開思路,從中國自身完善和真正強大的視野,來改善人權,強化法制。中國如果不在道德人權問題上站起來,強國之路就會十分坎坷,在人權問題上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慣性很難逆轉。因此,北京要把陳光誠事件作為一個契機,推動人權的進一步發展。
 
總而言之,中美關係的大門打開40年之後,已經走向成熟,其中也包括處理雙邊關係中突發的危機。
 
关键词:中美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