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倡議」基金再擴大的貢獻
2012-05-08 10:31:0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開發銀行(ADB)」3日在馬尼拉的年會結束後,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等發布了聯合公報。東盟+3同意將「清邁倡議」中旨在防範流動性危機、加強地區金融安全網的外匯基金,規模再擴大一倍達2400億美元。使這項有助於區域經濟持續成長的基金,進入新的里程碑。在全球經濟充滿變數的背景下,東盟加3機制不次提升金融安全的保證,避免亞洲金融危機重演,乃是區域經濟整合精神的適時發揮,也是擴展經濟活動規模或舞台的實質保證。在「全球治理」不易實現,但區域經濟組織將取代為運作較佳體制的階段,清邁倡議基金的健全成長,無疑將會有多種貢獻。
在這次東盟加3於馬尼拉亞銀年會閉幕後發布公報,擴大基於清邁倡議制定的外匯基金規模一倍之前,區域緊急換匯協定的總額度為1200億美元,是2009年5月亞銀首爾年會期間,由東盟加3的財長們所拍板敲定的。當時美國華爾街釀出的世界金融海嘯正當第一波頂極,全球感到驚悚卻也束手無策。東盟加3財長因亞銀年會而齊集首爾,乃秉持協助亞洲13國對抗世界金融海嘯的目的,將據清邁倡議初階時制定的原換匯額度,一舉提升到1200億美元。如果在經濟動盪中又有任何一國,發生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可供換匯的美金數大了許多,麻煩就易於處理。有了這項緊急國際收支援助的基金當靠山,東盟國家緩解危機的能力增強,亦為國際上陷於高度忐忑不安的其他經濟體所欽羨,清邁倡議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
在國際經濟劇烈推擠的大環境中,清邁倡議啟動的多邊換匯機制,實際上也擔當起金融安全的重任。並隨著全球經濟充滿變數的背景,其任務的修正和地位的提升,不斷趨於快速。回顧過去,清邁倡議是2000年,由東盟成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加上中國、日本、韓國等所簽署。當時上述國家有鑑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相關各國遭受挫折、徬徨、無助的重創後,為避免重蹈覆轍,遂在泰國達成協議建立起合作機制,本質上具備有「感同身受」的凝聚力。所以對於換匯機制靈活調度,因應變局的調整,也存在著可觀默契。單以換匯總額從誕生時的780億美元,到2010年調整為1200億美元,接著2013年再擴大變成了2400億美元。就可審度其變革規模擴大的速度與背景,若進一步稱之為清邁倡議精神,在區域內互助團結,充實東盟加3機制的內涵,是很恰當的。
清邁倡議經13年運作繁衍,外匯基金規模不斷加快擴大,地區金融安全加強,經濟成長得到有利條件。但在當前環境中,各經濟體還是要存著臨深覆薄的心理狀況,小心發展的。東盟加3在亞銀年會後的聯合公報中強調,今年亞洲經濟可能面臨的潛在下行風險,已能充分意識到。歐債危機為亞銀成員國帶來壓力,美國經濟雖經多方宣揚卻無明顯起色。而進一步攀升的通膨壓力,尤其是歐美搞出北非中東動亂波及油源造成油價飆升的通膨壓力。無不是亞洲經濟持續發展的負面壓力,各經濟體在積極運作時,千萬懂得趨吉避凶的道理,切莫辜負了東盟加3當事官員創造條件的用心。
清邁倡議具體化以來,也令人感到滿意的是各方面對此項避險機制,克盡尊重和維護的作為。到目前為止,東亞國家從逆勢操作增長經濟,卻未曾有經濟體動用該項外匯基金,使保障成長的基礎維持穩固完整。同時,相關機制由雙邊擴增為多邊,獨立的區域經濟監測機構也呼之欲出。東盟主導經濟一體化將來如何做進一步發展,一時還難以逆料,但合作團結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對更上層樓與有助力。
東盟加3宣布將清邁倡議的外匯基金再予擴大一倍,有其專業考量,在時間點選擇上也曾用心。對區域經濟發展,相信還有多種正面解讀和影響,將適時顯現。而清邁倡議立案在泰國,促成此重要決策和泰國關係也較一般為密切,希望泰國政府和民間莫輕忽了這項對東南亞經濟有長遠影響的機制,更要加以利用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