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正確清除化學殘留方法
2012-05-09 10:12:2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國際抗衰老醫學中心指出,為防範受瑪達浦工業區化工廠爆炸導致化學品洩漏,造成附近地區民眾健康受到傷害,該中心特介紹多項防範辦法。
國際抗衰老醫學中心經理格立達醫師表示,羅勇府瑪達浦工業園區化學廠爆炸事件,導致大量化學物品洩漏,包括次氯酸鈉用於殺菌或製造漂白劑、氣味刺激性強,對於暴露部位可以產生刺激作用。而吸入次氯酸鈉氣體,接觸到口腔、食道或胃黏膜時,可以和水及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碳酸氫鈉與偏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 HClO),而後偏次氯酸再互相作用產生鹽酸與氧分子,造成腐蝕作用。至於次氯酸鈉如與鹽酸作用則可產生氯氣及氫氧化鈉,對呼吸道及黏膜造成刺激,並可能引起化學性肺炎。次氯酸鈉如與氨氣作用,可生成氯胺(NH2Cl),同樣對呼吸道及黏膜會刺激,並可能引起肺炎。而氯胺更可以在遠端小支氣管及肺泡水解,產生偏次氯酸,導致肺炎。相應症狀有噁心嘔吐、頭暈昏眩症狀,還會對腦部、肝、腎、心臟和肌肉神經系統造成危害。
格立達醫師表示,防範次氯酸鈉危害身體的辦法為,瞭解接觸或吸入管道,如吞入、吸入或皮膚接觸等方式,不同的接觸辦法導致要採取不同的解毒方式;緊急處理,在有條件的情況緊急清理接觸到的化學物質;說明化學物質來源,讓醫生瞭解接觸化學物質的來源和瞭解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作用;及時處理來源,防止化學物質進一步擴散或被更多人誤接觸到,如次氯酸鈉洩漏,要注意採取辦法遮掩眼睛和口鼻,防止結膜組織被次氯酸鈉傷害;留意風向,要迅速走到上風方,避免位於下風處吸入隨風而來的毒氣,如果化學氣體洩漏,離開洩漏處約600米遠的上風位置則基本安全;用大量清水清洗接觸化學物質皮膚為較常用除去沾觸化學物質辦法,如眼鼻感到刺激也可用清水清洗稀釋沾染化學物質;避免用嘔吐辦法除去化學物質,因嘔吐過程肺部呼吸緊張,反而導致吸入更多化學氣體;速度就醫,讓醫生採用專業手段及時地清除沾染到的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