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中日韓自貿談判啟動的壓力

2012-05-20 10:14:5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北亞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正式啟動,而不再是十年期的構想而已。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甚至表明,希望能在兩年內完成談判。預料這將掀起台灣最重要經貿夥伴間的自由貿易,加速推動的進程,台灣似乎被迫要有更積極地回應,看來全面、主動的自由化,是唯一的選擇。
 
全球經濟自由化的大方向雖然沒有改變,但是推進的節奏卻是走走停停。同時,全球化與區域化也一直扮演交互促進的作用。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於2002年被提出,當時是在東南亞的東盟加N的催促氛圍下,對應而有的東北亞整合構想。
 
十年時間的推移,由於韓國與美國已完成了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連帶把這股區域整合的勢頭,朝向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方向擴展。就地理位置而言,台灣確實居於這兩區域的中間點,但由於國際政治的關係,台灣明顯地被這兩大區塊給忽略、邊緣化。好不容易的,兩岸ECFA框架協議,才剛剛作了些微彌補,然而後續談判,卻因總統大選而延宕了下來。
 
如今,東亞中經濟規模最大的三國,中日韓正式開啟自貿協定的談判,台灣直接將感受到最大的壓力。這雖是危機,也可能是轉機,迫使政府不得不要有積極回應。台灣的國內政治運作機制,是一個標準的壓力反應模式,沒有壓力幾乎就寸步難行。接下來的考驗就是如何在壓力下,跨出平常跨不出的步伐。
 
一般的對外經貿談判,總是要先行掌握談判的要與讓。同時要作細膩的成本效益分析。但是,由於台灣在農業保護的僵硬立場,即便在過去加入WTO談判時,也仍然躲到非談判保護傘下勉強過關。但是,未來後續的談判,終究無法再迴避。這固然是極大挑戰,但也可能是推開國內障礙的改革力量。
 
在中日韓自貿協定正式啟動談判後,政府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策略小組也感受到壓力,因此召集人管仲閔政務委員也下令,拚一年內,即明年4月前要完成商品貿易的談判,並提交文本,7月簽約。這可以明確看出,協商隊伍將「停止休假」,重回戰場、繼續戰鬥的訊號。
 
其實,談判隊伍之所以畏戰,主要是指揮官沒有明確的決心與指示,再加上國內產業保護氛圍仍重,自然沒有人敢上戰場。我們期待的是,如果馬英九總統所提示的八年內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是策略性或戰略性的總目標,一切以TPP的要求作為這個階段,台灣自由化的自我檢試標準、自我評鑑依據。那麼,自由化的方向、程度也就有了依循,如此可以大大減少繁雜的模擬設算,縮短自由化的準備工作。
 
其實,當台灣準備以最大的自由化來設定後續的自貿談判目標,對外協商的模擬難度將大大減低,剩下的是對內的溝通及搭配的輔導、補助措施。這種策略是對自由化措施的最高度認同,即便沒有外來談判壓力,也應依序推動自由化進程,這也是TPP所楬櫫的最進化的自貿協定。
 
過去,台灣逐漸在全球或區域性的產業競爭中故步自封,今後須要的是全面性、突破性的自由化大跨步。政府要引入的也是先進自由化的觀念及詮釋,而不是仍然停留在交換式的自由化思維。
 
確立了這個原則,並將現階段自由化對於當前困局所具有的突破性價值,及歷經陣痛後的前景有所探索與詮釋,使之成為台灣未來旳遠景。如果能以這樣的胸襟及氣度,來傳揚台灣的自由化策略,可能才是因應中日韓或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最高指導原則。
 
关键词:化解中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