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掉入台灣的複式陷阱
2012-05-21 09:31:5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最近忽見掉入複式陷阱的危機。何謂複式陷阱,就是以為可以脫困了,其實掉得更深。舉一個例,油電雙漲,非但未能解決國營事業的經營困境,反而掉入民怨叢集的陷阱。再舉一個例,證所稅和證交稅該如何課徵反覆未定,既得利益者已先集體造反。總之,本欲追求公平正義的訴求未能兌現,情勢反見惡化。台灣何以會掉入複式陷阱,是馬英九的執政失能,還是台灣社會病了。
令人悲觀的是:不論執政黨或在野黨幾乎都無能處理台灣的複式陷阱及其危機。以執政黨論,馬英九看似邁入第二個任期,就其個人處境,不必再有選舉考量,原可大刀闊斧地從事改革,讓台灣脫胎換骨,也可樹立個人歷史地位。但正因為馬英九不必再選,黨內對馬的支持度愈見冷淡,蓋不必再聽命或投資馬英九,而要另尋「明主」,或自立門戶,參與大位爭逐。
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交換當然都不是馬英九所能優為的,身為領導人,馬英九又無從迴避並得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批判;但馬英九的執政團隊如何分工、如何授權,除了檯面上的配置外,決策的形成和決策圈的影響,外界卻不得而知。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蕭萬長、王金平和馬英九的一席話,決策立見轉彎,但此前此後的決策又是如何?試問蕭萬長和王金平代表何方重大利益,何以反對黨不追究,黨內也未見批判。
更重大的決策,選前的兩岸洽商和平協議,選後傳語北京「兩岸同屬一中」、「一國兩區」,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反對黨咬定「一國兩區」有問題,有主權流失之嫌,馬政府的回應也很有趣,即此本於李扁時代就有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憲法一個中國的產物,不是新議題,而是執行既成法規而已。若果然如此,吳伯雄又何必千里迢迢傳話。民進黨避重就輕,國民黨打迷糊仗,這就是大陸政策嗎?
馬英九親邀哈佛大學的恩師孔傑榮教授來台參加就職大典,行前孔傑榮直指台灣中華民國總統是最難為的領導人,因為台灣是非常分裂的社會,選民精明且長於批評。孔傑榮點到了問題的重心,一個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錯亂的社會和體制,又如何尋求共識。但孔傑榮應該追問馬英九,如何應對分裂社會和體制,是即興的將就和妥協,還是應該勇於表達施政理念,何以綠營不領情,藍營深表失望。
不論黨內黨外都有既得利益,看似穩定台灣社會的中堅力量,但也是拖累台灣向前發展的障礙,馬英九似乎最在乎彼輩,卻又不沾鍋。但這些日子以來,相信馬英九必有警覺,何以馬家軍的成員也會在立法院「陣前起義」,最簡單也最直接的答案,就是馬英九和黨的利害關係脫節,已不再是彼輩的共主,且背後另有「金主」發號施令。馬英九力圖打破國民黨的地方派系,並分遣「刺客」到地方參選,等到鹿港鎮長改選國民黨落得慘敗猶不足以形容,馬英九更應有所警覺,未來四年施政將是荊棘路,並不好走。
馬英九要帶領台灣脫胎換骨的改革魄力如今安在哉!何以會陷入改革的複式陷阱。是馬英九的領導風格使然還是馬英九的執政團隊無能,抑或兼而有之。馬英九在選前常常提及台灣未來將因兩岸和平發展而有「黃金十年」,最近「黃金十年」好像也從馬英九的字典中消失了。民調支持度持續向下探底,馬英九大概更難有所作為,但馬英九如何自我交代並營造個人的歷史地位?
台灣真的有複式陷阱讓領導人難為嗎?這應該是一種辯證發展的過程,即愈想妥協而尋求安定,可能更不可得;愈想通過欲望的滿足而實現理想,愈不可能兌現。梁啟超曾言:「十年之後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但求為台灣打拚,前瞻並掌握台灣以及兩岸未來的發展方向,馬英九第二任就職之後,當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