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訴求幸福台灣的就職演說
2012-05-22 10:07:0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在台北時間5月20日上午正式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整個氣氛是場內肅穆,場外叫囂,對比和反差強烈。反映在就職演說則是面面俱到,但求就台灣民主化的正常運行論,中國國民黨因馬英九再次取得執政權且得以連任,昭示禁得起政黨輪替的考驗,也證明中國國民黨已徹底轉化為民主政黨,既為中華民國賀、為台灣政黨政治的持續發展賀,也為中國國民黨賀。馬英九就職第一天,表態將兼任黨主席,謀求朝野和解,從安內攘外,以求挽回民心,坦言過去一段時間,遇到一些困難,會努力克服。
連任總統原應有的恢宏格局,在馬英九卻連氛圍都相當不平順,各類挑戰已紛至沓來,其中既有大環境國際政經因素的干擾,更有台灣內部以及黨內外不同意識形態的鬥爭。為求連任之後的施政順利,馬英九拋出油電雙漲、復徵證所稅的改革措施,這些作為固屬施政應為之事,也在提升台灣競爭力,唯此舉妨礙了豪門巨富和既得利益者,彼輩通過反對勢力抗聲,指點輿論走向,非但操弄物價,且激怒升斗小民但求今日生計無虞,無視台灣依然處在艱難轉型和國際金融風暴當中。而這正是台灣陷入複式危機的寫照,也是對馬英九的執政團隊的挑戰。
就在民調支持度一再看跌和街頭抗議不斷的就職前夕,馬英九為未能創造就業、未能提升平均薪資、未能拉近貧富差距、未能體貼民情並有效溝通出面道歉,但這是被動的回應,相應證實反對者有理,並非無的放矢。從而也證實馬英九的施政團隊未能洞察情勢,以致屢屢陷入自相矛盾的決策反覆,施政合理性和權威為之蕩然。未來四年相信更會是一連串的考驗和挑戰,台灣能守住現狀即可滿意,遑論何去何從。
可以相信馬英九在就職前的諸多施政,都是為第二任施政之用的張本;惜事與願違,馬英九只能在低調和妥協聲中,釋放出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以及四個施政上的不足,可謂就職演說的序曲。是以聽完馬英九的演講可以說正如外界的預期,沒有驚人之論,雖有「黃金十年」和「幸福台灣」的願景,但已無具體承諾。蓋世事多變,況且歐豬國家的金融風暴正向四下擴散。
四年前馬英九以無比的信心,向人民承諾要推動優質民主和廉能政治,要爭取國際空間也要和對岸協商和平協議。強調台灣要安全,要繁榮,更要尊嚴。唯有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兩岸關係才能向前發展。就具體政績言,馬英九的活路外交打開了台灣參與國際的窄門,也取得了絕大多數國家的免簽待遇,兩岸大三通擴大交流,兩岸且有類似經貿自由區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而今馬英九依然強調維持現狀的「不統不獨不武」,在憲法「兩區」格局下依舊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交往的基礎;過去四年,馬政府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應該是加分的,第二任還是應該持續努力,兩岸何時協商和平協議,從長遠看,仍應是可期待的選項。
相信馬英九深知兩岸關係正處於關鍵期,也理解兩岸關係不進則退,況且還有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猶待後續協商,台灣的經貿競爭力猶待兩岸關係的拓展。再就馬英九訴求幸福觀的五大支柱,即:「經濟動能」、「就業與社會公義」、「低碳綠能環境」、「文化國力」、「延攬人才」,以及兩岸外交國防鐵三角論,這些都是施政應有之義,若要藉此全面提升台灣的全球競爭力,讓台灣在這四年脫胎換骨,有輿論強烈反應,希望正視現實,強化國安鐵三角,支撐國家發展的五大支柱,執政團隊應該積極推動所有的力量,協助政府把事情做好。
從馬英九勝選到就職這一段期間,馬團隊的執政能力屢遭檢驗,屢未過關,從而引發信任危機和領導危機,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應該比誰都更明白,馬英九就職演說,提到打造幸福台灣,成在執行,重在方法。老實說,民意如流水,民調低,只要肯做事,就會回升。上坡路不好走,一步一腳印,踏實向前走,登頂仍然可期,衝破難關,仍是大有為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