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災後首季生產順利成長的經驗

2012-05-27 10:43:0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法新社」曼谷21日訊,據「國家經濟暨社會發展理事會(NESDB)」的資料,泰國經濟2012年第一季順利成長,展現了從去(2011)年嚴重洪澇災害後強勁復甦的態勢。這項在眾所期盼中所出現的消息,泰國所承受生命財產損失不貲造成的不安感,得到若干緩解。尤其在國際環境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泰國政府和民間的信心有了支撐力量,將能以昂揚的士氣,再從逆勢中開創利基,奠定輝煌發展的前途。
 
官方的數據表明,今年1至3月泰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從上季成長11%,雙位數的成長,在現階段是非常不容易的一項紀錄。相信大家對於去年下半年後季風雨水災的慘狀,記憶猶新。在洪水侵襲最嚴重的時候,全國77府中有65府受到破壞,逾6000位居民喪失了寶貴的生命、數千家園毀損、大型精華工業園區被迫關閉、全球供應鏈遭中斷,連曼谷大都會若干地區都不免泡湯。在這樣的殘破環境下重起爐灶,百廢待舉,居然還締造了令人側目的國內生產毛額,堪稱為災後復甦的經典。
 
國內生產毛額是一國境內的經濟活動,在一定期間內,所產出的各種最終財貨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值。從常識性說法解讀,可約略知道國內生產毛額的關鍵性指標地位和建立不易。而泰國災後重建第一季有雙位數字成長,顯示無論是對貨物和勞務,都曾做了妥善安排和努力。國際學術界一貫認為,若要經濟避免大停滯,就是政府要制定可提振信心的政策,實施可促進經濟成長的改革。將這段說法用以印證泰國今年首季國內生產毛額表現,似有可相符合之處。也就是說,邇來政府當局的政策和作為,對國家下一步發展,仍將會發揮正面、具體的影響。
 
災後重建是一項錯綜複雜的大工程,並非一蹴可幾。而經濟發展,則是滾動向前的,沒有靜止等待的可能。於是泰國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要求經建復甦;另又得維繫成長的需求,滿足國內外市場,所以任務艱巨,非同小可。政府當局發布首季國內生產毛額資料時,即肯定水災後企業維持對泰投資,使產業次第恢復生產、農產領域穩定增長、內消需求不減等因素,全都有助於經濟復甦,預計第二季還會有更多種類產業恢復產能,屆時情況將更好。各方面在重建產業過程中,合作團結,甚少怨天尤人,終使成果可觀,這種精神是可貴的。
 
泰國的經貿事業,歷來以貨物輸出為主軸,依賴甚深,若在承平年代,各地市場大致穩定,經營有常規可循。泰國縱遭遇非常事故或天災,事故天災過後,加緊復元,重回國內外市場,雖有困難,努力克服即可。但自從2008年後,先是美國華爾街引發金融海嘯,接著歐盟方面的「五豬」國債造成不安,先後連累到全世界的經貿正常運作,延衍至今還不見谷底。亞洲崛起雖還維持住部分局面,但也漸趨於困乏,生產放緩,危機呈現。以泰國的情況而言,如同雪上加霜,既要進行全面性的產業重整,又得擔心出口市場生變,立刻要面對的更是工資和原物料價格上升,產品價格提高,一時似是千頭萬緒,有待於妥善處理。
 
於是,首季國內生產毛額順利成長,以及國際評等機構對經濟成長的正面評價,便成了泰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根據這回水災後的經驗,政府和民間果能認清發展方向,開誠合作,推動具體作為,就有從逆勢成長的良好結果。至於國內消費市場的推動、國外貨物市場的開拓,經由細心審度,也可以找到生存的空間。日前中國商務部宣布改善外貿區域布局,點名以「東盟─中國自貿區」為平衡貿易發展平台之一,其中就寓有可觀商機,加上災後培元固本所得到的多方支撐力量,泰國經貿仍將大有可為。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