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10+1自貿區面臨升級的挑戰

2012-05-30 10:38:4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超日前表示,中方積極改善對外國貿易區域布局,加快中西部地區的外貿發展。相關政策既是立足當前、確保進出口穩定成長的重要舉措,也是著眼於外貿的長遠發展。中國在歐美市場需求萎縮、舉世貿易形勢險峻的時際,做出調整貿易重心的宣示。同時又點名要利用「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等經貿合作組織,做中國中西部地區貿易發展的平台,擴大規模,要求貨品質量並進以合於各方需求。中國這項新的突破行動,使在東盟10+1自貿區下運作順暢的南洋各經濟體,承接到新的努力目標,面臨新的挑戰。
 
中國商務部明白指出,中方外貿下滑,走勢不容樂觀,以致改善布局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關頭。於是下決心做大幅度調整,把原本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外貿事業,鼓勵其升級,同時加快中西部地區的進出口發展。商務部這一布局的主旨,既是立足於當前,也是著眼於外貿長遠的發展,對於確保進出口穩定成長具決定性的影響。新的外貿措施,既然是要將下滑的進出口紀錄提升上來,改弦更張的行動,也該及早透露,以利相關各方面了解配合。
 
從改革開放政策付諸實施以來,貿易就是締造中國經濟全速成長的主軸,東部沿海10省便一直是進出口的主要地區。統計顯示,東部區塊占中國進出口的比重90.1%,而中西部廣大地方僅占9.9%而已。就外貿而言,開放的不平衡是相當明顯的,以往中方發展快速且迴旋餘地尚寬闊,所以一時還沒有積極使開放趨於平衡的措施。到了世界金融海嘯鋪天蓋地而來、美國經濟成長趨緩、歐債問題難解,中國外貿市場遭到嚴重衝擊,若再不加調整,使該充分利用處疏於利用,造成發展淪落,就後悔莫及了。目前正當關鍵時刻,讓進出口開放平衡,已不容觀望。
 
中國商務當局將外貿重心往中西部移轉,承接的主要對象是「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上海合作組織」和「東北亞區域合作」等三個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其中又以東盟10+1自貿區運作表現最健全,績效卓越,充分具有配合的條件,使打造中國中西部為當前外貿瓶頸突破口的目標能完成。若東盟與中國雙方在自貿區運作順暢的基礎上,開誠合作,強化分類項目的推動,改善貿易作業的盲點,共同促進人力資源升級。假以時日,東盟10+1必可成為外貿發展的示範平台,使雙方同受更多嘉惠。
 
正當外貿議題推上台面,新的布局呼之欲出的時候,馬來西亞當局公布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為4.7%,較去(2011)年第四季的5.2%減緩了若干,原因是歐債危機持續延燒,拖累了該國出口。雖然這只是首季短期紀錄,屬於區域性個案,但歐美需求降溫的破壞力,幾可謂無所不在,中國遭受打擊,其他地區和國家也不能倖免。`邇來國際知名的、權威的產、官、學界不斷示警,西方將有1918年後的第二次沒落。其牽連廣泛,已到了非做突破困厄的算計不可的時候,中國對於擴大中西部和周邊經濟體貿易往來的布局且勢在必行,卻也是東盟諸國舒緩外貿壓力的最佳時機,果能夠和相關布局高度配合發展,則東盟10+1逆勢高速成長的紀錄,會再繼續延伸。
 
在全球經濟溫和崩壞的動盪不安中,國際間對於亞洲將躍為「世界重心」的說法,卻一直未見有否定的意見,最多是表示成長將減速而已。這種現象可能是鑑於亞洲若干經濟體中,還有可發揮的潛力,堪為抗衰頹的中流砥柱。而中國這次為挽回進出口險峻形勢的大布局,全面改善對外開放不平衡問題,做擴大向南、向西、向北的積極推展,充分表現泱泱大國的擔當,拉升本身業績,也帶動周邊經濟體的信心與活絡態度,做突破歐美經濟紊亂的乾坤一擲。憑以往合作紀錄,東盟10+1無往不利,互蒙成功嘉惠,備受外界欽羨。這回中國外貿重心轉移到中西部,輿論形容其大作為是東盟10+1的「升級版」,機遇難逢,商機隨處可覓得,端問當事者各方準備好了沒有?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