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維穩」階段

2012-06-01 10:37:2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維穩」即維持穩定,是當今中國的核心政策。雖然在社會層面上的「維穩」,已備受詬病,難以維持,經濟層面卻在廣為關注的調控轉捩點關頭,一腳踏入了維穩之期。近期北京國務院接連出手,展開新一輪宏觀調控,其核心基調,是「穩增長」,但由已鋪開的政策措施而看,中國經濟正步入全面「維穩」之境。 
 
中國經濟之進入「維穩」階段,有兩大背景,一個現實的社會背景,是中國經濟實際上已經踏入下行階段。在經濟持續高成長近30年之後,經濟成長的幅度下滑,很自然要引起社會上和人們心理上的緊張, 甚至出現恐慌,既使是正常的經濟調整,都需要反覆解釋,何況是明 顯的下滑。 
 
今天中國的社會現實決定,當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之後,各種矛盾頻發和尖銳化,令社會承受力被突破,由經濟的不穩,釀成社會的不穩。 消解這種不穩,一種辦法是透過結構調整,深層的改革,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重整經濟發展的基礎,以消除矛盾。而當相應的動力不足 時,就無法透過制度變革來化解矛盾,而當社會對經濟成長下滑容忍度的降低,政府當局自然要祭出以「穩增長」為基調的宏觀調控。 
 
再一個背景,則是起伏跌宕中的政治背景。這個政治背景,就是預定今秋將召開中共18大,要實現中共核心領導層的換屆。而與這個換屆相聯的,在前有地方中共四級黨委的換屆,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在後有國務院的換屆,明年3月要實現。 
 
中國領導層換屆,不言而喻有各利益主體的一場較量,而伴隨著突發的重慶事變和薄熙來的被拿下,正展開著一場明爭暗鬥,爭鬥、妥協交替出現,最後要提出全面穩定的要求,包括經濟的穩定。這種時候經濟層面提出以「穩增長」為核心的宏觀調控政策,就在情理之中。 
 
一般而言圍著經濟是否穩定,主要在三方面有爭論,而「維穩」也主要解決這三方面的問題,即經濟升降、發展快慢、政策鬆緊。其實自改革開放以來,升降、快慢、鬆緊就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關注點,不過不同年份有不同的突出問題,今年是升降、鬆緊和快慢糾結到了 一起。 
 
就經濟升降而言,中國去年制定5年規劃,已主動調低經濟升幅,今年3月再降低了即年經濟增長預期指標。也因此,各方都相當關注今年中國經濟的升降。 
 
預期指標降低,伴隨而來的是首季和前四個月的經濟數據,都顯示經濟在拉低。於是出現兩派,一派是悲觀派,認定低處不算低,今年經濟增長還會進一步下行,不排除真的「下8」,即增長速度慢於8%; 另一派是樂觀派,認定一季度是中國經濟的谷底,已經見底了,馬上 會開始走出谷底而加快發展。 
 
其實中國經濟還有一種可能,叫做前降後升。這前後大致以半年為期,更準確一點是前7後5,即前7月降,後5月是升。理由何在?前降,在於內有負面因素,外有不確定拖累,未必已見底。後升,理由較簡單,要開18大了。 
 
發展的快與慢,是中國經濟又一關鍵問題,因為中國經濟成長是快慢不一、冷熱不均,一時經濟過熱,需要治理,一時是發展過冷,需要加溫。今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快慢不一,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差別較大。經濟維穩,就必須解決快慢不一的問題。 
 
實際上在溫家寶3月宣布經濟主動減速時,地方公布其今年經濟發展規劃,其中大部分指標都高於全國減速後的指標。更有地方5年規劃定出未來5年經濟增速年均也要15%。今年6月底前,中共省級地方黨代會全部開完,各地定出新的發展目標,意味著新一輪地方經濟熱潮,即將捲起。所以在維穩之時,如何調節快慢,反倒成了問題。 
 
面臨宏觀調控「維穩」,經濟界持續的熱烈討論,是政策該不該鬆,又如何鬆。中國的市場經濟,一定程度上是「政策經濟」。政策鬆緊,一看經濟大勢如何,一看宏調核心目標。目前意見南轅北轍,對宏 觀調控提出不同的政策要求,令政策是放鬆還是續緊,難以定論。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