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灣520就職演說的反應
2012-06-02 09:28:4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國台辦日前藉由新聞發布會,回應了馬英九520就職演說。對於此一遲來的回應,該如何解讀,台灣內部不同陣營自有不同看法和理解,但有一個共同點,即皆無立場鮮明的負面反應,意即兩岸和平發展之於藍綠陣營已累積出正面效應。相信這也是北京的期待。
然而北京對馬英九520的理解和解讀何以拖了10天才有反應,國台辦沒有表明,但不能不令人好奇。例如是否18大換屆逼近,或出於內部不同意見的整合需時,或是出於兩岸兩會的溝通管道未能充分傳達訊息,但北京未及時回應的根本關鍵或出於「以冷制變」的戰略性考量。即延長觀察時間,測試台灣方面對回應滯後的判讀和耐性。
何謂「以冷制變」,也可說是「淡定」。即不同意對方一時之間的語言和動作,但不至於因此全盤或做出根本性的否定,而且還希望對方冷靜下來,重新思考如何恢復正常狀態,且能以退為進,發展出具有長遠性的互動模式。況且民進黨或說綠營如何看待馬英九的520演說,相信也是北京意欲掌握的訊息。
是以北京如何回應馬英九的520就職演說,既有分析其內容的必要,更有必要掌握周邊反應。民進黨主席改選從權力的角度觀察,這是蘇貞昌和反蘇聯盟的鬥爭,也是民進黨內部是否堅持「台獨」神主牌的考驗,北京無論如何都有必要等待527改選結束,等待民進黨內部完成初步的權力轉移。
如果說美國事先已看到馬英九的520演說稿,台灣內部未必會有反彈,甚至會以為台美溝通管道暢通;但若北京在期前也能掌握520演說稿內容,可以確認必有反彈。這是台灣內部意識形態自我刻板化和僵化的反應,原不足為奇。北京推遲反應,反而省了不少猜忌。
再就國台辦的反應分析,除開重申既有政策和立場不變之外,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關於馬英九的定性;一是認定「不會」對兩岸會談的後續發展有所影響。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以「馬英九先生闡述的是他一貫的大陸政策,我們並不感到意外」,來形容520演講,即已表明對馬英九的失望,無法讚一詞。
再從國台辦期待兩岸能增進政治互信,以及能為兩岸政治對話創造條件,可以了解北京對馬英九何以會由期待轉入失望的緣由。從而可以相信,「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發展「一國兩區」的相關論述,並非北京所樂聞樂見。
北京很清楚,若非馬英九2008年的勝選,始有兩岸大三通,重返「九二共識」,從而恢復兩岸兩會商談,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在失望之餘,如何鞏固現有發展基礎就顯得更迫切。此所以國台辦會重申:在反對「台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鞏固深化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並指出:這才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是以馬英九的520演說,當然不會影響兩岸後續商談,而且要緊緊抓住兩岸和平發展契機。
再就「以冷制變」和「淡定」切入北京的反應。「以冷制變」,意在觀察台灣內部政治生態往後四年的可能發展。以最近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遭遇的諸多挫折,既得利益的內部矛盾公開化,以及民進黨主席改選後的走向,既存在馬英九提前落入看守階段,無從有所作為的可能,民進黨為求執政而有加速趨中的傾向。因此更有必要「淡定」,冷眼藍綠之間能量的消長和形勢變化。
就北京言,目標不變,但方法和策略可以調整,進路也可以多元,在諸多矛盾中必要尋求實踐中的統一。正因為對馬英九失望,更有必要在對台政策和策略上加把勁,更需要排除藍綠之別,直接面對台灣人民,從大陸官員和海協會高層訪台行程的安排即可略窺一二。推遲對馬英九的520演講做出反應,若能如是觀,雖不中亦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