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中國家正為經濟決策承擔力量

2012-06-23 11:13:3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國集團(G20)」一年一度的領袖會議,已在墨西哥舉行完畢,並於19日發布公報後宣告閉幕。本屆大會進行的時程,正當歐洲債務和政治危機達到新的巔峰,全世界都陷在經濟貿易趨緩的環境中,前途陰霾揮之不去。但是在極端不堪的情勢中,新興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承擔強化經濟復甦、化解金融市場緊張的作為已彰顯。東盟的主要成員國、金磚國家等,逐漸在國際經濟政策的決策架構內,變成了一股不可忽視力量。國際間角色的轉換快速莫測,新興國家切莫妄自菲薄,要認清環境發展,在疲弱衰退的全世界經濟逆勢下建立起信心。
 
20國集團的出現,正是世界經濟貿易轉變最具合理性、最實際的架構之一。在2008年美國華爾街引發世界性的金融海嘯,接著歐洲5重要大國的債務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場面後,乃有世界經濟政策走向,由原來的7國,擴大成20國來決定的主張。於是2009年工業國集團以少數支配政策的冗長期間告終,擴大決策基礎的時代來臨。雖然這般變化會使工業強國感到失落,但大勢所趨,已別無選擇。
 
20國集團2009年9月在匹茲堡高階層會後,積極展開運作,各國領袖同意建立「強勢、永續、平衡成長架構」。並在加強金融監理和協調退場機制方面達成若干共識,成為金融海嘯後的一個明顯的停損點。雖然當屆會議公報公開表明,即由20國集團取代7工業國集團,成為世界主要經濟論壇的支配者。但是工業國以少數而享有翻雲覆雨的快意已久,面臨脫手時的情緒波動,以及陳年累積的陋規等,都由全球經濟新架構承受並清理。而新結合的20國集團代表性雖擴大,對問題觀點立場卻也得要時間磨合調整。因此20國集團承擔的任務是多重而艱困的,所幸重組後的全球經濟新架構,有金磚國家和東盟等開發中國家代表做主流核心。不僅是經濟實力超越全球半數以上的代表,在成長方面也比開發國家快速,對全球貢獻則比工業強國更大。在此關鍵時期接過新機構的政策主導,有其合理性。
 
印尼總統尤都約諾在這次高階層會議期間演說時表示,對歐元區這波危機的規模與強度深以為憂。無論如何希望歐洲同儕能達成協議、拿出縝密的辦法,處理這場危機。若歐洲遲遲未能找出辦法解決,其他國家將永無寧日。輿論認為這番話語,是與會的歐洲領袖面臨來自新興國家的強烈壓力的代表。國際對歐洲市場的不確定性已深不耐,歐債惡火該儘速撲滅。在隨後的公報中,有「協議行動以強化經濟復甦,化解金融市場緊張」,以在疲弱的全球經濟下建立信心。字裡行間,顯然有回應尤都約諾話語的意涵,亞洲國家的主張和立場,應該得到比以往任何時期要明白的尊重。
 
7工業國集團願把世界主要經濟論壇交給20國集團經營,主要推手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他的冠冕堂皇理由是,「我們不能再用20世紀的方式,面對21世紀的挑戰」,把搞亂了世界金融體系的全部責任,雙手一推。由以往受盡欺壓的開發中國家,組成新的班子來引導世界經濟復甦,歐美反而袖手旁觀。雖然歐美不能再戀棧惡搞是留下全球經濟一條活路,但新興和開發中國家,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南南集團」,可真的是任重道遠了。
 
墨西哥20國集團領袖會議,原本讓人難以樂觀,但以「金磚國家」為核心的新動力,自始端出正當架勢,號召支援歐洲解決債務,並以實際行動,由5國率先宣布掏出逾900億美元,為「國際貨幣基金」拉出所謂第二道金融防火牆。相對於好話說盡的歐巴馬,則表明美國一文不捐,成為開脫責任的有力旁證。而中國胡錦濤主席,在「穩中求進,共促發展」的重點發言中,更提出深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五大策略目標,勾勒20國集團的願景,應是一番值得期待的方向。
 
关键词:l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