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安毒流入東南亞的嚴重情況
2012-06-30 11:40:1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6月26日是公訂的「國際反毒日」,每年的這一天前後,世界各地依例會出現若干以反毒為主題的相關活動,媒體也或多或少做出反應,表達共襄盛舉的意思。但是近年各類毒品產銷,仍在攀升,反毒的力道,卻顯得相對消沉,連起碼的反毒宣導幾乎都淡化甚至缺如了。也許這種現象是受觀念偏差影響,一般人認為反毒活動費力不討好,效果不彰,涉毒成癮者有其咎由自取的因素,何不放任其存在。實際上漠視毒品流傳是錯誤的,毒品和人類關係源遠流長,其所戕害於人類身心者非常嚴重。政府和民間都該在反毒行動上加足力量,不容毒品氾濫成災。
按照國際的制式分類,足以危害於人類的重要毒品有六大類:鴉片、古柯鹼、大麻、巴比妥、安非他命和迷幻藥等。這些毒品的共同性作用,是服後有興奮、提神、鎮定的感覺。起初階段精神舒適,也因而極易上癮。若一旦上癮而不再服用,則難過到痛苦萬分的程度,終致影響到人類心理常態和身體健康。所以毒品無疑是歷來對人類最具破壞力的禍害,給社會國家帶來無窮困厄。因此大家對毒品的防杜、掃蕩,理當盡到全力,一定要除惡務盡。若憑一時印象或困難,任毒品有生存空間,便是對後代子孫和社會貽留下毒源,大不可原諒。
聯合國方面據本身權責遂行遏阻毒品蔓延,曾在1998年6月上旬,用三天時間召開一項「世界毒品問題特別會議」,結束時並由逾150個與會國領袖或高級代表,共同發表「政治宣言」,強調各國政府要於10年之內,有效壓制毒品的供應和需求,所附長達31頁的計畫書,更要求各國政府共同努力推行反毒運動。基本上這是聯合國方面所能做到的一項適分工作,從整合一套共同反毒體系,到期約貫徹行動,可謂相當具體。對於早年毒品的供應和需求,會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可惜世界各國許多執行機構,也包括各類型媒體,並沒有適時推動反毒作業,建立起反毒共識,營造理性遏阻毒品流傳規範,錯過了「黃金的10年」,讓反毒未能落實,實在遺憾。為今之計,面對毒品成災,最妥切的方法,還是要從根本做起,從健康、醫藥、走私、司法、毒品種植、防杜洗錢、多方合作通報等領域,由點到線到面,結成互聯網,防毒害是可能收效的。縱然種種治本約定,會有日久頑生的問題,更敵不過各種既得利益集團,如水銀洩地般、有組織的羼透、破壞、打擊。但邪不勝正,反毒行動用不懈的宣導、教育,拉起「防火牆」,做積極性的努力,反毒行動才有希望。
聯合國「掃除毒品暨罪行署」發布的通報說:從1990年代以來,安非他命類的毒品,已取代種植類毒品,成為流行東南亞、東亞地區毒品的上選。安毒是興奮劑的一種,由先進化學原料結合多樣化素材而成,本輕利重,隨時隨處都可在具初等技術的生化師指導下製造。這類毒品攜帶傳遞方便隱秘,服用後可刺激身心舒暢,易於上癮。亞洲地區最早生產安非他命合成技術的是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殺飛機「神風特攻隊」,就是第一代使用者。從1940年代日本成安毒重要供應地後,約以20年一個循環周期,由毒梟將安毒移轉,建立生產基地、廣拓供應站,到遭查緝而轉進下一個生產據點,一氣呵成防不勝防。
今年國際反毒日前數天,泰國緝毒警察幹員在曼谷機場,捕獲一位肯亞來的南非婦人,行李中藏有2公斤甲基安非他命,要過境到柬埔寨。這位31歲走私毒品疑犯簡單的背景和行止,勾勒出現階段毒梟集團操作的輪廓。中南半島的柬埔寨實際上是安毒東南亞地區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從何而來,往何處去,脈絡分明。印尼國家緝毒局一位高階官員,毫不諱言在當地稱為「涮涮鍋」的安非他命,從2010年間起已取代了大麻成為印尼頭號毒品,而且普遍的程度已不分貴賤都深喜愛。這般現象若再放任,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