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風雲考驗兩岸分歧
2012-07-14 10:49:0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釣魚台最近風雲色變,這是日本右翼爭取民意轉向的升溫策略,不能不讓人警覺,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無時不在,加上美國高調重返東亞,和戰略部署,效應所及,對兩岸關係既有衝擊,也是大考驗。
兩岸基於領土和主權,以及附屬海域漁權和未來能源的開採,均表態堅決反對日本在釣魚台有更進一步的作為。同理,基於兩岸「九二共識」以及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當局在政治上就算還有任何重大分歧,至少在主權議題上不容有任何分歧。此即釣魚台包括南海諸島都是兩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台灣方面至今拒絕就釣魚台和南海諸島議題,包括如何有效救援台灣漁民在釣魚台海域的遭遇,通過既有的兩岸協商平台尋求對策。
釣魚台和南海諸島所以會出現爭議,當然和美國直接相關,當初「非法」移交行政權,就是出於冷戰圍堵思維;而今擺出重返東亞的高姿態,在戰略設定上,即隱然指向中國,在有意和無意間,自樂見兩岸和日本的爭議沒完沒了,俾便隨時介入。美國國務院日前再次表明,釣魚台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傳達出隨時可以介入,若有衝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的訊息。對照馬英九在七七事變75周年時所言,日本竊占釣魚台,「一寸都不會讓步」,美國傳達的訊息相對更具有實質意義,台灣又將奈何。
雖然美國表明不介入南海和釣魚台主權爭議,不設立場,但卻有大角色。在具體動作上,特別是全球戰略部署,美國或藉由既有條約,強化對中國的戰略防禦和假想敵的設定,如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紐西蘭;或通過外交途徑和戰略示惠爭取東協國家轉向如緬甸,至如從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到中亞,美國用力更深,可以看得出:一大圈的包圍形勢已然成形。
正在進行中的美國環太平洋軍演兩岸都缺席,正可以此作為指標檢視美國的兩岸政策。看來對於兩岸未來發展非僅具有針對性,也對台灣打了預防針,即台灣是美國「外圍的外圍」。就美方言,兩岸經貿關係所以能有密切連結,以及會對台灣人民形成有利的單向傾斜,已非兩岸仍有政治分歧所能解釋,而是文化基因的共識基礎深厚,也決定了兩岸未來發展非外來勢力所能操控。美國既視兩岸為「他者」當然要防,對親美的台灣自是能用則用,「美日安保」當然高於「對台關係法」。
台灣當局不論藍綠誰來執政,都得嚴肅面對自身實力不足,並思考該如何穩住釣魚台主權無法退讓的基本立場。殘酷的政治現實其實已充分證明,不會因馬英九的親美、友日,而能在釣魚台爭議上取得美國和日本的同情,乃至有絲毫退讓。以台灣當局一再表明擱置主權爭議且「只談漁權」都不可得,即可為證。台日之間的交涉,反而要看馬英九有無決心在釣魚台海域護漁,並視馬英九如何憑藉有限的實力,集中時間點和力道,取得護漁的局部優勢。誰會是台灣處理釣魚台的後盾,當然不問可知。
如何展示實力和決心,一個具體的對照是對岸此時在東海海域的軍演,且包括登陸作戰。這既是對應也是潛對抗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由於軍演海域相對接近釣魚台,且派出漁政船適時進入釣魚台海域巡航,指向更見分明。或謂兩岸可以共同開發釣魚台海域,基於「九二共識」,有事馳援自不在話下。
不論釣魚台或南海爭議,和當前國際整體形勢的變化可謂息息相關,如常山之蛇首尾相應。可以相信兩岸當局對此一局面的形成和變化軌跡必然看得很清楚,即必要有全盤思維始能肆應變局。是以台灣當局固已無法再僅僅專注於經貿格局的全球化和在地化,而要擴大兩岸思維和功能,並主動超越兩岸政治分歧。試問馬英九,兩岸當局有無共同且能互為諮商的戰略思維,以期肆應接續而來的挑戰和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