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恢復設中國事務部
2012-07-28 10:06:2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安頓好黨內權力結構後,隨即決定恢復遭裁撤的「中國事務部」,並表示這是釋出善意。依蘇貞昌的指涉,應是向對岸釋出善意,還說「世界在變,中國在變,民進黨不能以不變應萬變。」
但蘇貞昌的說明很有玄機:即「中國變化那麼快、那麼大,而台灣就在中國的旁邊,就好像是在一隻大象旁邊,如果這隻大象突然發狂激動起來,台灣都要非常小心,因為只要被踩一腳,台灣都承受不了。」讓大象踩到了怎麼辦,這是大風險;但蘇貞昌應該知道台灣和大象本屬一體,又哪有怎麼辦的威脅論。
就現實講,蘇貞昌的這一段話很清楚,就是要順變、應變、求變,尤其是大象的論述相當傳神,即台灣面對大陸的變化,以規模論根本無法抗拒,可惜這是「他者」的論調,視兩岸為敵體;蘇貞昌同時強調,要堅守既有的價值和信仰,這就有了底線,不肯明白處理「台獨」議題。如果政治是一場戲,那麼蘇貞昌又要為誰唱戲或共舞呢,訴求對象究竟是誰?
蘇貞昌帶著民進黨決議恢復設立「中國事務部」只能視為戰略的調整。就蘇貞昌的表述,有三個層面,一是從台灣內部切入,以在野黨監督馬政府的大陸政策;二是從國際面看待兩岸關係,因應區域情勢變化;三是與對岸建立起長期、全面且持續的互動模式。重點就在第三個層面,即民進黨不能不和大陸打交道。換言之,就是大陸政策的利益不能由國民黨寡占。
蘇貞昌沒有明言的戰略設想,其實是如何開創執政的可能,要從大陸政策的調整,邁向執政之路,也意味著2016年大選要能重新標定戰略高度。若非大選挫敗,要民進黨恢復設立「中國事務部」殆無可能,也不可能檢討既往一路標榜的「台獨」路線。但民進黨若捨棄了「台獨」和國民黨「共飲長江水」,這和國民黨又有何區別,來自民粹和所謂本土的地方情結,又從何附麗。於是有「不是台獨的台獨」論述,也出現了「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式的訴求。但答案很清楚,這些論述都無法在大選中過關,必要從根本價值和信仰的基礎上調整。
民進黨基於政黨輪替的設想,總以為排除了最後一哩路的障礙即可執政,以為隱藏「台獨」論述就足以完成戰略上的調整,但民進黨又如何面對乃至接受國民黨所強調的「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區」,包括終極統一在內,這才是民進黨能否執政的大問題也是必要挪移的心障。由於「九二共識」是促成兩岸三通和簽署ECFA最低限度的政治基礎,兩岸和平發展也的確為台灣帶來了巨大的經貿利益,由民進黨執政的縣市自是點滴在心。但若依然杵在無法否認又不能承受的糾結裡,民進黨要破繭而出只會更難。
民進黨恢復設立「中國事務部」的同時,還決議設立處理相關事務的「委員會」以為論述大陸政策的平台,且似有意邀請主張以「憲法一中」處理兩岸關係的謝長廷主持。這當然有蘇貞昌的權謀和算計,即通過各式各樣的合議形態,稀釋「台獨」議題,但也注定無從處理「台獨」議題。
蘇貞昌其實急於能和對岸正式打交道,在議題設定上也不能讓國民黨獨擅發言權和解釋權。或謂民進黨已經收到北京的訊息,與其恢復「中國事務部」不如改名為「大陸事務部」,綠營內部也有人主張預定設立的「委員會」無妨定名為「大陸事務委員會」,這當然要看民進黨能否邁出下一步。在名與實之間,民進黨當然應該知道,順變和應變若無價值和信仰的調整根本不可能,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民進黨和蘇貞昌其實都陷在能否重新執政的單向迷思裡,是以僅能從權力觀點看問題。必要指出,如何拿捏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確實決定了能否執政的關鍵,北京未必滿意國民黨和馬英九;同理,更不可能和「台獨」打交道。這決不是大象踩到台灣該怎麼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