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動大國到體育強國
2012-08-15 12:29:3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08年的京奧,使中國突然成為運動大國,有民粹主義者,以為中國已止於至善,但有民族精神的,卻認為中國人應當善自為謀,善刀而藏。這次中國隊以大陣仗大聲勢參加倫奧,究竟拿到些甚麼?得到些甚麼?
運動大國到底有異於體育強國,體育比運動範圍更大,涵義更廣,同樣是體力活動,但體育卻多了制度的外表,就這方面,京奧已做得差不多。但這次的倫奧,卻多了文化的內涵,除了運動以外,英國還舉辦了文學、藝術等文化活動。
一般人認為京奧的開幕禮,可能是後無來者,是一種創舉,代表中國人的智慧,肯動腦筋,試問英國人怎麼辦?辦甚麼?不過英國人是夠沈著、踏實地,會絞腦汁,開始時是史詩式的演繹英國的進展,然後突破,觀眾感受到的不能像京奧的驚訝,卻是倫奧的驚喜,從天而降的詹姆士龐德,護送英女皇在現場突然出現,最後是科技化奇幻式的燃點聖火,完全沒有抄襲、模仿、造假,門票比京奧貴得多,但從沒有人要求退票。
由運動大國步入體育強國,絕不能一步登天,要經過不斷的磨練與吃苦,就在首周,舉重場上有湖北選手以零成績出局,是選拔時出現問題?在羽毛球場,有雙選手因「打假球」被取消資格,是德育不足?還有,中國雖然已站起身來,卻沒有完全抬起頭來,16歲女飛魚葉詩文以破世界紀錄成績奪取金牌,卻被傳媒惹來禁藥質疑,是種族歧視麼?抑或中國的公關與推廣功夫做得不夠好?
在2008年的京奧,中國奪得51面金牌,超越美國,成為運動大國,這次倫奧,由於並無主場之利,能否再有突破,成為體育強國,會是一個考驗。
一般而言,主體運動是球賽、田徑、游泳、單車、賽艇,甚至拳擊、劍擊,發展而為副體的跳水、體操、舉重、技藝等,主要是個人或小眾的運動;球賽中又有大小球之分,足球、籃球與排球是大球。在16天的比賽中,精彩在最後,重點在最終。首13日的賽事,中國一直領先美國,金牌的數目,曾經超越美國5面,但到了第14日,美國已經超前2面。到賽事結束時,美國得金牌46面,中國只有38面,比上屆少13面,究竟原因何在呢?
是中國所奪的金牌,主要集中於體操、跳水、舉重、技藝的副體,個人與小眾運動方面,在球賽中,籃球是四連敗,足球竟然不見影,曾經冒起的女排,又再次走下坡,乒乓球無疑再稱霸,有幸比乒乓球較大的羽毛球,有新的突破,招來民粹主義者率性的呼喊。
幸好尚有民族主義者較理性的呼喚,就是要成體育強國,必須質量兼備,在運動中向主體、群體、大球、大眾進發。這次劉翔出賽失利,是一個損失,競步只是田徑中的副體,因此所拿的金牌,意義不大,反而游泳賽中的三個突破,是一種激勵。
還有若以人口比例計算,金牌的密度是偏低,主辦國英國的人口,不是中國的5%,但金牌的數目,是中國的70%有多。再者,中國的運動員主要是職業性的,很少從業餘中選拔,因此是精英訓練,而非全民體育。到了全民體育這個階段,中國才能稱為體育強國,倫奧以金曲懷舊結束,中國卻應由前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