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的警示和懸劍

2012-08-17 18:34:2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香港保釣人士無懼各種可能的意外,昨日不惜船毀人傷也要登上釣魚台,朝日新聞網頁且刊出兩岸國旗在島上飄揚的鏡頭,但旋遭島上日方埋伏非法拘捕,無法完成後續的主權宣示以及占領行動。整樁事件等於由日方主導「善後」,這裡有兩個警示,即登島的積極意義何在;其次是整個登島過程,是否落入日方算計,即打開口袋,在島上「執法」較諸海上還更顯威風,況且人質在握,至不濟,也還有最後一招,即「驅逐出境」。
 
若從民族大義出發,若非有人登島,若非有保釣人士持續衝撞,兩岸當局就更難掌握釣魚台主權的發言權。是以在警示之餘,有必要肯定,在兩岸當局皆未下定決心之前,幸好還有登島義士的作為;但也不能不進一步追問,釣魚台歸屬就目前形勢言,有可能和平解決或共同開發嗎?這或許是奢談,是以更必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即釣魚台主權歸屬不能僅止於言辭上的表態,就算表明這是中華民族的固有領土且一寸不讓,卻無法有效改變登島義士遭到「拘捕」的事實,日方且必然會藉此充分展示其司法管轄權。這是兩岸當局都要面對的現實。
 
登上釣魚台的義士或許深感挫折,而這在行前是可以預料的情況。求仁得仁,就個人心志言,可謂了無遺憾。也可以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登島義士們前仆後繼,無視一趟接著一趟的登島挫折;也正因為義士們的壯舉,可以有效地激勵人心,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只要中華民族能就此堅定信心,相信非僅釣魚台而已,必能還我河山,終底於成。回視這些連續鏡頭,難道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挫折和未能兌現的懸念。
 
由登島而見大局,由登上釣魚台義士的壯舉,看東亞形勢,當然還要看到從韓國總統李明博登上獨島的效應。也要看到日本北向俄羅斯,西向朝鮮半島,南向釣魚台,東向還在爭執沖之鳥島是岩礁還是島嶼,可謂四面出擊,四面有事。二戰只剩四島的日本,又憑什麼可以四向擴張呢?除了美國扶植別無他解嗎?國共內戰,兩岸分裂,雖是冷戰格局的產品,不也是中國人的悲劇還在延續。
 
相較韓國李明博巡訪獨島,日本召回駐漢城的大使,且揚言要向國際法庭提告,此番兩岸當局事前不約而同地限制民間前往釣魚台,對岸看不到漁政船定期巡邏,台灣方面馬英九此前還發表了「東海和平倡議」形同預告不會對釣魚台有具體作為。日本對付俄羅斯拒不歸還「北方四島」幾無著力點;對韓國李明博在獨島的作為也別無長策。自1970年留美學生發起保衛釣魚台運動以來已逾30年,何以竟至登島比嫦娥七號登月還難,果然難如登天?現實的占有似乎說明了一切。
 
為了台灣內部保釣人士意欲和香港登上釣魚台的義士們會合,台灣當局還為此召開了國安會議以為因應,果然台灣沒有一艘民間船隻願意出海,若無官方介入,應不致如此。籍隸綠營的宜蘭縣長林聰賢為漁民利益聲明釣魚台是中國固有領土,只要宜蘭縣能擁有管理權,他將登島並納編戶籍門牌;但反諷的是:連海軍艦艇超越防空識別區進入公海都因過於敏感而受懲處,遑論其他。北京的反應也只能由外交部副部長急電日本外務省副相抗議,緊急召見日本駐京大使丹羽宇一郎,要求無條件放人和聲明擁有主權。
 
兩岸三地民間人士對釣魚台的熱心,較諸日本民間捐輸購買釣魚台的活動,或許理性得多,也冷靜得多,難道民間保衛釣魚台運動只會是少數人的投入,真相當然不僅於此。當年保釣運動的波瀾壯闊似也成了昨日黃花,此情難道只待成追憶。反思釣魚台運動再看看中國近現代歷史,不能不喟然長嘆,歷史鏡頭何至一再重複出現。登上釣魚台若只能顯現少數愛國志士的悲壯,中國的再次崛起又從何作出解釋。
 
釣魚台不會因民間登島受挫而停歇,但兩岸當局要有警覺,能否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繫乎民心之所向,登島受挫不能僅僅是警示,也是懸劍。
 
关键词:ǖ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