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應以肅貪和吏治確立威信
2012-08-26 10:16:3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隨著谷開來案件判決落幕,由薄熙來政治命運引發的風暴,也行將結束,這意味著,困擾中共18大權力交替的最後障礙已經去除,等到北戴河非正式會議討價還價的中共高層人事調整角力塵埃落定,18大就要緊鑼密鼓地開張了。這意味著,習近平時代將正式登場。與十年前胡錦濤接江澤民的班不同,這次習近平入主中南海,是一次性完成。即胡錦濤不會像當年的江澤民那樣,放下總書記權力和國家權力之後,還保留軍委主席的權力達兩年之久,胡將全面交棒,習近平三大權力同時到手。當然,這樣的交接,並不表示習近平自然而然成為新的政治強人,可以毫無顧忌地推動自己想要推動的新政。
事實上,習近平的掣肘不會少,首先是前總書記江澤民作為「造王者」,雖然在機制上不能對習「發號施令」,也難以做到「予取予求」,但不斷打擾,要求習辦事的戲碼絕對少不了;同樣,胡錦濤雖然朝著「全退」的方向邁進,但在18大常委和政治局委員的安排上,也都部署好了持續維持影響力的局,習近平也難以做到「人走茶涼」,隨時的請益也必定是缺少不了的。至於軍委部分,主席的位子拿到了,並不等於可以任意調兵遣將,雖然習在早期做過耿飆秘書,建立了一些軍中的人脈,但要確立軍中統帥威望,也不是一時可以做到的。那麼,習近平如何在18大之後,是否可能在短時間裡突破機制內眾多的婆婆媽媽的制約,迅速立威,政令可出中南海呢?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必須搞清楚一個殘酷的現狀。那就是習近平沒有時間像胡錦濤一樣,反正有前朝核心做實際的最高領袖,享受兩三年的過度期,慢慢瞭解情況,進入角色,再開始自己的時代。理由很簡單,首先是中國經濟受到世界經濟形勢拖累,GDP數字下滑,中國社會的內部矛盾由此凸顯出來,動盪就會加劇,弄得不好,兩三年中,就會出現大事情。其次是,搬著指頭算算,類似江和胡時代都享受到的香港回歸、加入世貿、北京奧運、世界博覽會等具有重大政治符號的好事情,習近平時代的頭兩年一個都沒有,因此,他面臨迅速出政績的壓力;再次,以目前的外交局面來看,美國對中國的烽火外交,正在發酵,中國周邊,可謂雞犬不寧,稍不留神,就可能馬失前蹄。雪上加霜的是,面對這樣的國內外困境,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也面臨著歷史上最大的執政危機,黨內腐敗到了極點,庸人政治也到了極點,管治能力也低弱到了極點,吏治和黨建成了空話。由此可見,習近平上位後,必須在最短時間裡建立威信,做出重大改革。
習近平無法立刻在機制內突破,就需要走權為民所賦的陽關大道,即爭取贏得民意的支持,推動改革。如何贏得民意的支持和信任?在吏治和黨建上,習近平有兩種方法。一是像馬英九那樣,走個人清廉的路線,約束家人不要追逐所有的灰色權力、灰色資本和灰色暴利,不要小看個人的陽光政策,它可以贏得民眾的支持,並把民意的支持,轉化成推動改革的助力。馬英九在台灣總統大選中兩次勝出,被譽為是創造了一個人救國民黨的奇蹟;二是在常委會上取得共識,依據法制,在全黨範圍推動真正的反腐敗運動,並開放在這方面的媒體自由,監督和懲罰並舉,做到讓官員不能貪,不敢貪,不想貪。反貪一有成效,法治就可以前進,民眾對政府,對執政黨管理的信任,就會重建起來,這才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最大基礎。內政穩了,外交才能理直氣壯起來。
習近平走上最高權力,或許有偶然性,但是,一旦到位,就無法迴避現實的挑戰和歷史的責任,這就需要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