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8大的政改猜想
2012-09-02 10:44:4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8大的腳步迫近,對這次特別的現實條件下、要完成特殊歷史任務的中共18大,人們有很多猜想。當然,最大的是人事猜想,其次就是政治猜想,而所謂政治猜想,無非是如能順利實現代際權力交替,中共如何邁出新步,更具體來說,是要不要重啟政改。
政改即政治體制改革,中國政改為何重要,又為何會引起猜想,是因為三個基本原因,一是中國改革多年來成少敗多,關鍵在於政治體制改革滯後,經濟體制改革不能再單兵突前,社會體制改革不能平地而起;二是中國的政治狀況發生重大變化,執政黨和政府的貪腐,已到臨界點;三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中國不自振,必被打沉。
自胡錦濤發表「 7.23 講話」,拋出中共18大政治報告的理論框架以來,對中共18大政改的猜想就更加紛雜。梳理起來,不外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胡錦濤的「 7.23 講話」,是發出一個政治訊號,表明中共18大有意吹起政治體制改革號角;另一種相信,講話中有關表態,只是過去10年政治現實的粉飾,其表述只與過去相連,與未來無關。
作為中共5年一度換屆的全國代表大會,會上提交的政治報告,一般而言有兩個功能,即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雖然5年一換屆,但10年才有像今次類似的代際交替,最高權力由中共建政前出生的一代,轉移向中共建政後出生的一代,同時也是轉移給「知識青年」一代。這種時候的政治報告,為過去蓋棺論定的成分,當然要多於為未來謀篇布局的成分。
在這層意義上,就中共18大政治報告的會前毛毛雨,來做政改猜想,沒有實質意義,甚至在權力交接出現重大紛爭的情勢下,政治報告的核心內容和人事名單的關鍵人頭,可能互為政治交換。所以政改可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高高舉起的是口號,輕輕放下的實質內容。
但預定以習近平、李克強為主的中央新核心領導,他們一定瞭解中國的政治現實,也一定不甘當亡國之君,所以在禮送胡溫之後,他們可能會提出一套新的治國整黨的理念,其中的核心內容,又不會少了政治體制改革。這既是中國民間對他們的厚望,又是他們必須服膺的政治現實。
如果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要做三件事,即描繪路線圖、制定時間表、選準突破口。但以今天中國和中共的現狀來說,還要解決三大難題,才能真的邁出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這三大難題,分別是信、念、氣。
所謂信,有兩層意思,即威信和誠信。這兩層意思,又涉及到兩個層面,即執政黨的誠信,中共核心領導層的威信。中共作為執政黨的誠信,現在是文革後、六四事件後又一個最低點,中共領導層的威信, 則是10年來的新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薄熙來事件,把中共和中共領導層的形象,全面扯低,如果這次中共18大再把一些腐敗分子送進中共中央政治局,送上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的寶座,則重樹威信和誠信提也別提,政改更成奢談。
所謂念,是施政理念。胡溫10年,有很多美麗的政治口號,但最後落實到政治理念上,一個「維穩」,就不是走形,就是完蛋。10年維穩,是對外強國崛起,對內施政沉淪。官民矛盾,已達到極為尖銳的程度,大量政治資源、經濟資源,投放到「維穩」之上,沒有新的施政理念,別說改革,正常施政都困難。
至於氣,則是黨心民氣。中國今天狀況,可以一個散字言之,黨心渙散,民氣潰散。對中國的前途,則不是氣餒,就是氣憤。目前唯一前路,就是以推動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的改革,重塑社會的公平正義,來重新凝氣聚神。
當然,不論習近平還是與他搭擋的李克強,在改革的取態,特別在政治體制改革上的取態,仍不夠清晰,這是中共接班模式所決定的,他們在未能接掌全部權力時,會自我模糊,上位後才展現新的施政理念。所以現在不能下太早斷言其是進是退,預計中共18屆一中全會, 料可推開窗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