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容不下中美矛盾
2012-09-05 08:46:4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南太平洋論壇年度會議發表演說,稱太平洋大到足以同時容納美國和中國,呼籲中國能公平分配對南太平洋國家的援助。為了太平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和平與繁榮,希拉蕊要求南太平洋諸島國盡可能地與更多的夥伴國家維持良好關係,包括中國與美國,況且彼此利害相關,「畢竟太平洋夠大,足以容納所有國家」。
或謂希拉蕊在訪華並打算和中國領導人有一系列的會談之前,拿中美兩國並舉,似有意緩和最近中美在各方面的緊張和矛盾,特別是南海議題。但就美國言,太平洋真的夠大嗎?如果連美國還覺得在南海有航行安全的疑慮,太平洋夠大的表述因立足點不同,就有真偽與否的不同認知,非但不可能普遍適用,而且連門面話的誠意還不夠。
何謂誠意?何謂太平洋周邊國家的和平與繁榮?如果希拉蕊願意向日本朝野公開進言,日本夠大了,釣魚台太小,容不了他們來折騰,或許可以看到一些誠意;但美國卻為日本幫腔,且連番表態釣魚台在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內,又故意表明美國對主權不設立場云云。必要看清楚,這就是霸權製造的矛盾,既要控制局面,又不樂見天下太平。
希拉蕊此番發言的主要論述看似著重和平與繁榮,在南太平洋宣示願意「撒錢」援助當地國家研究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同時,還不忘數落中國,「在太平洋,我們希望能看到中國以公平、透明的方式行事」。希拉蕊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即中美行事風格不同,但有高下之別。但「撒錢」真相又是如何呢?希拉蕊若真的期待公平與透明,無妨先把美國中情局海外密檔拿出來曬曬太陽,說清楚假想敵是誰。
太平洋當然夠大,覆蓋地球46%的水面,32%的地表面積,豈止足以容納中美兩國,且足以容納周邊所有國家。就地理條件論,這是很中性的語言,也很具有說服力。說得深刻一點,存在就是意義。若要中美並舉,這就要問清楚意義在哪裡?中國是美國的戰略夥伴還是競爭的對手?就華府和北京打交道的經驗,可謂兼而有之,且與時變化。
世人看到中國崛起的同時,還要看到中美之間的種種利益衝突所顯現的不對稱。即美國人的優裕生活和中國人的刻苦耐勞有如天堂與煉獄。這絕非誇張,鴻海旗下的富士康為蘋果代工,僅得2%的利潤,美式剝削的狠勁如此這般,餘可想見。中國是大國,整體而言則仍處在開發階段,人均收入偏低,民主和人權指數也亟待改善。不必諱言,中國條件不足,不會也無意願和美國長期對抗,但也不可能淪為扈從。
中美隔著太平洋,就美國言,不是守著美國西海岸,而是直視太平洋為內海,且更甚於加勒比海。美國重返東亞所為何來?部署重兵於西太平洋,由北而南,又指向何方?以美國質疑中國軍備現代化的邏輯反問,美國又豈能沒有意圖。中國何以周邊多事,背後有無美國的陰影?試問近百年來中國的版圖在收縮還是擴張,戰後的美國和日本擴張了還是收縮了,又有那些國家被割裂了?
希拉蕊說太平洋夠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國,其實針對性很強,美國或許會說,美國在太平洋周邊都擁有巨大的利益,如同南海,要有充分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但憑美國的軍備優勢,難道還不足以獨霸天下?為了和平與繁榮,美國駐北京大使駱家輝說,美國還會在亞太增兵,強化軍事聯繫。為了合理化這些作為,美國就不能不繼續製造矛盾,中美並舉,可以相信中國還會是美國長期設定的假想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