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蕊為何能夠對北京指手畫腳

2012-09-06 12:10:3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總統大選前對中國進行告別之旅,會見胡錦濤、習近平新舊核心,再度傳遞美國將美中關係視為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並歡迎中國和平崛起,對地區和世界應該負起責任的資訊。
 
縱觀希拉蕊近4年的國務卿生涯,從宣布美國重回亞洲尤其是東亞的戰略重心轉移,到全面扶持東亞、東南亞乃至太平洋島國,與中國抗衡競爭,可謂首尾一體,戰略目標清晰,行動步驟緊湊,效果也十分顯著;其中最耀眼的成績就是從美國要回亞洲,變成亞洲各國需要美國「支持」,其標誌就是美國成功在南海問題上著力,找到了拉攏中國周邊國家,圍堵中國崛起的最佳切入點。
 
在入中國之前,希拉蕊一方面要求南海國家儘快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一方面則在印尼對北京開出了時間表,那就是在11月份前,中國應該就南海爭端,與周邊有爭議的國家達成談判協議。為何是11月?意圖也十分清楚,那就是在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之前,讓歐巴馬拿到南海「烽火外交圍堵中國」的成績單,吸引更多的選民支持歐巴馬連任。
 
希拉蕊的算盤打得很精,北京則出現了兩種反應。一是中央官媒利用民意調查痛批希拉蕊沒有資格跟中國談釣魚島、南海問題,一是外交部發言人重申中國在南海尋求的是合作,而非競爭,顯然是放軟了身段。這種輿論強硬、政策軟弱的矛盾現象,體現了中國政府對美國重回亞洲戰略的對應沒有清晰的路線圖。中國最高當局遲疑不定的外交對策,國內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看得很清楚,他在「胡溫的政治遺產」一文中提出了十大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救火和維穩式外交缺乏大視野、大戰略,未能有效利用國際大變動帶來的機遇,導致自身被動」。
 
在目前這一波的釣魚島和南海風波中,北京的對策總是慢半拍,既落在日本、越南、菲律賓等挑起爭端的國家後面,也落在兩岸三地積極行動保衛領土主權的愛國主義民眾後面,甚至利用某些人和媒體,大談「變了調」的韜光養晦政策,來為自己沒有作為,或者不知道如何作為遮羞。也因為如此,在面對希拉蕊巡遊亞洲,合縱連橫,以仲裁者身分「凌駕」在中國之上,對釣魚島和南海問題指手畫腳,北京方面竟然無招架之功,更沒有還手之力,除了花拳繡腿進行一些不痛不癢的軍事演習之外,就是用誰也無法理解或者不當回事的「外交表述」,來搪塞一番。
 
中國應該怎麼辦?當然,以中國的實力,要在釣魚島和南海同時給包括日本在內的有關國家和他們的後台老闆美國臉色看,確實不現實。而且,不少人認為,美國的這次戰略目標是在南海,而鼓動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發難,是一個戰略陷阱,目的就是要中國陷進去,最後顧此失彼,兩頭落空。好吧,姑且讓釣魚島問題在中日即將安排舉行的首腦會談中軟著陸,而是把焦點集中在南海。那麼,北京最要做的是,拿出具體的措施來,反制越南企圖攻打太平島的計畫,支持台灣協防該島,並展開在此海域,與台灣進行合作開發,形成兩岸共保南海的態勢。
 
此外,對越南在南海進行的侵犯領土主權行為,實施快速有效的軍事打擊,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打完後再與南海諸國進行磋商,合理解決爭端。如此一來,美國難以插手,更難以用南海問題要脅中國。
 
希拉蕊之所以料定北京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不敢造次,除了中國沒有清晰的對應戰略之外,主要還是看到了中國內部社會矛盾尖銳,當局擔心任何的國際動盪都可能觸發國內問題的總爆發。對此,中南海必須要認真反省,以推動政改來建立內部穩定的基礎,並有所作為來抵制外辱。   
 
关键词:希拉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