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貿易增長數據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
2012-09-27 13:14:1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中國博覽會、東盟─中國商務與投資高階層會等兩項會議,從9月21日至25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第9屆會議。當玆國際環境動盪、經貿發展受歐美債務危機嚴重阻滯籠罩下,兩會不僅順利召開,而且規模較諸以往任何一屆有過之而無不及。種種表現說明了由東南亞─中國區域經濟整合成功,所衍生的多方面進步,支撐住亞洲的平安穩定。並在原有機制的基礎上,繼續排除困難,向前開展,謀求區域地位提升、居民生活改善。
基本上,東盟─中國博覽會是在2004年11月,也就是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建設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後,才由中國總理溫家寶倡議成立的。所以這個令人稍感到陌生的常設性組織,依托於東盟10+1自貿區。自貿區建設的成果,為博覽會持續發展提供了內在市場動力。同時,博覽會為企業分享自貿區建設成果,進一步開拓市場,提供了難得的好平台,便利於更廣泛的發展。平心而論,自從自由貿易觀念出現,在實行層面由「全球化」而「區域經濟」,在擺盪間最重要的效應是擴展經濟活動的規模或舞台。但迄未常見有類似自貿區和博覽會組織互為表裡的結構,以致國際間「自貿區」雖多,成立後乏善可陳者比比皆是,原因在此。
博覽會依托於自貿區、共享合作與發展機遇,並在東盟與中國經濟合作框架下謀雙向互利。這些相關的內容或解讀,大多不在平常生活範圍內,因此其間的關係和影響,也難以通俗化。但若以2004年以來,博覽會、自貿區對東盟和中國的貿易增長數據來表明,比較容易了解。如:2004年1059億美元(下同)、2005年1359億、2006年1659億。到2007年達2025億,已提前3年完成超過2000億美元的預定標準,並推估到2013年,就可以超過原預定2015年而能達到的5000億美元標準。貿易額以每年約20%成長的方式,凸顯博覽會單一項平台的貢獻,已堪令人側目了。
東盟─中國博覽會是常設性機構,其服務內容,配合自貿區的結構,除了商品貿易,還有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做東盟商品進入中國的橋樑、做中國企業投資東盟的仲介、培育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新增長點等。「兩會」的集會期間,形成展覽與會議結合,既有實實在在的經貿活動,也有產業、官方、學界的交流與對話,擴大接觸範圍。平時常設的專業人員,則分門別類推展服務,供各方的諮詢,擔任協調和連繫工作,把自貿區和博覽會經營得活絡而有效率。
東盟─中國博覽會和投資高階層會等累積8年合作經驗,使促進自貿區全面建設的成就,有目共睹。而進一步推高自貿區實質地位的五大重點工作,也在上屆集會時做了公開宣布,並積極分頭啟動,到處顯露出蓬勃氣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金融方面深化區域合作,名為「東盟銀行」的機構,已呼之欲出。一旦籌備完成開始營運,具商業銀行和政策銀行性質的這家區域銀行,將為東盟國家建設基礎設施提供低利貸款、幫助中國中小企業投資於南洋,有如東盟新添了市場源頭活水。類似這類型的合作項目,一個接著一個端出來,東盟自貿區豈能不振奮。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第9屆博覽會集會當日,主持開幕儀典後,隨即到另處場合「東盟─中國商務與投資高階層會」發表演說,強調中國未來10年對外開放政策不會變,且將持續和平穩定「永遠不爭霸,永遠不稱霸」。並在東盟─中國簽署經濟合作10周年之際,共同搭建合作大平台,也是經濟成長的助飛器,使貿易發展的路將越走越寬。同時又提出四點建議,包括進一步擴大貿易區範圍等,使兩會更加充實。而習近平帶感性的話說,雙方「就跟親戚一樣常來常往」,尤其能予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