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貨幣清算即將開通

2012-10-01 09:04:4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回首台海兩岸的交流,由於互信基礎的不足,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視為正常的互動,在台灣與大陸之間卻蒙上層層說不清的緣由,就是無法直來直往。譬如以今日習以為常的兩岸直航,對照過往必須經由第三地的航線,試問當時振振有詞反對直航的那些論點、那些人士,有誰對兩岸無法直航所付出的龐大時間、財務成本說一聲道歉?
 
2011年兩岸貿易額已高達1700億美元之鉅,才在不久的過去,兩岸還不能直接通匯。任何金錢在兩岸間的進出,一律需要繞道第三地──香港也因此大賺這種過路的服務費。
 
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化,龐大資金的移動,金融機構每日手中大量的資金往來,必然無法保證一直維持在供需平衡的狀態。因此又產生銀行必須藉由資金融通的服務需要,這也是兩岸銀行或金融機構需要建立貨幣清算機制的根本原因。
 
然而,也是因為一些無法禁得起時間檢驗的論點,一直使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無緣提上議程桌。這種情況在今年8月底,總算有了突破。因此也就不能不有幾分雖不滿意,但仍不能不有又向前跨越一大步的慨嘆!
 
不論對兩岸交流的現況滿意與否,兩岸交流的深化就像大江之東流,或有彎曲波折,卻是浩然莫之能擋。這是台灣中央銀行和大陸人民銀行經過2年多不斷努力,終於在8月31日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MOU),接下來將遴選清算銀行、開放人民幣相關投資業務,預計10月底前應可上路,使兩岸金融往來進入新紀元。
 
一旦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那麼由此衍生的以兩岸貨幣為鏈結的金融商品,對金融業而言,又將是一個人為搭建的新平台,也必然會有琳瑯滿目的金融商品在這個平台上交易。
 
一旦開市,不論生意作大作小,總歸是多了項業務的開發,對於飽受可能不景氣威脅的台灣經濟而言,絕對要有「不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去開放,主管機關千萬不能開大門又關小門的作法,使這項期盼已久的業務,又因處處受限而縮小商機。
 
其實各國欲發展其他國家貨幣計價的金融商品業務,必須要該國貨幣有其被需要性,如果缺乏這個基本特性,想人為造市將事倍功半。托中國大陸經濟的表現,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因此人民幣計價之金融商品在長期具有頗大交易潛力,這是無庸置疑。雖然短期可能受人民幣升貶值預期、利率走勢預期而有大小不一的影響力度,但台灣民眾,不論個人或法人,對人民幣資產部位的提高是屬必然,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可以說是順勢而為。
 
未來台灣民眾直接、間接握有的人民幣現金餘額、存款、債券、票券,以及以人民幣計價的各式衍生之金融產品必然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面對這一可能性,需要的是各界的祝福及開放的胸襟。
 
我們相信,由於兩岸已存在的龐大貿易、投資、產業、觀光、文創交流的實績,必然能支撐等額或數倍的兩岸貨幣或人民幣的交易需求,這也是台灣有條件成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本錢,也是台灣金融國際化或區域化的一個契機。
 
然而,所有的金融商品和交易,乃至基礎上的兩岸貨幣清算的開放與便利性,卻都要兩岸中央銀行和金融主管機關的同意和審批。這就是兩岸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希望在各國相對都較為保守的金融領域,能走出真正的兩岸特色來。
 
关键词:台海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